第八章 庙堂之高
庙堂之高
“话说这谪仙的丞相大人,那是俊秀非凡,非人间所有,要我说,就是天上仙。不知迷倒了京中多少男女……”
“照你那么说,如此优秀的丞相大人,又为何二十好几,将进而立,却依旧孤家寡人?”
“这样优秀的人,又有几个能够配得上,若是能与他一同,又有几个能够不自惭形秽呢?”
“要我说即便长的再好,再有权势,只要是个心狠手辣之人,就不会有人将自己家的姑娘推进火坑。”
“这又是怎么一说?”
“你还不知道吗,就在前几日血溅朝堂,还有上个月宫中腰斩丽妃,还有还有……都是因为惹怒了宣丞相,你说这等凶神恶煞之人还有谁敢接进。”
……
嘈杂的茶馆,宣录的事迹在一个个道听途说的人口中四处蔓延,他确实是一个有故事的人。大盛朝实在是平稳安定,鹤立鸡群者总是能够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热火朝天的食肆,人群熙攘的大街,人来人往的商铺,盛京城是热闹的,京畿地区的百姓就是如此,总是能够体现出自己的与众不同,大胆而自由。天子脚下,这样自由的议论,可谓是帝王的馈赠。
盛京太过太平,人们实在是无法体会到,边远地区旱灾的恶意和恐惧,这样的大事在人们的嘴边转瞬即逝,在这儿的百姓眼里,旱灾还没有皇帝贵族的轶事来得吸引人。
无论是外面将自己描述得多俊美,亦或是多心狠手辣,这样的言语,总是建立在事实之上的夸大其词。府中宣录面不改色,或者说这根本无法勾起宣录有所作为的欲望。在为官十年中,包括杀人,宣录一直都是心如止水,难以被撩起情绪的波动。
微风拂过,竹林沙沙作响。
不得不说,宣录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格外的有自己的个性。院子中引来一条活泉,人造一条九曲小溪,两侧种满高耸的翠竹,有曲水流觞意味,却又不见与人往来,无事便在竹下席地而坐,手中杂书一卷,便可在这院子中呆坐一天。
今日休沐,又是一天清闲,从昨日回府起,宣录就已经坐在竹下一夜。阳光透过层层叠叠的竹叶,洒下点点斑驳,宣录悠悠转醒,太阳的温暖透过被清晨露珠沾湿的衣衫,冷冷热热,带着黏腻,好不舒服。就是那么随意,腰带一抽,宣录将外衣随手一扔,只着一条亵裤几乎裸着全身,向房内走去,反正之后总会有神出鬼没的人将地上的衣衫处理了。
一头长及腰处的黑发,随意披散,头发之下的身躯莹白如玉,肌肉纹理分明,每一块都恰到好处,精壮的腰身充满了爆发力,结实修长的双腿,对了,扎眼清晰的肌腱更是给本就修长的躯体再添几分清瘦。这是一副让男人羡慕,女人疯狂的躯体。
一阵水花,诱人的身体滑入水中,便只剩静默,硬要说有什么声音,只有屋外的竹音勉强算上一二。
‘叩,叩’突兀的敲门声响起,门外的人敲了门后,便老实的垂手而立,不敢有多余的动作。
“老李何事?”门外的是丞相府管家宣李,是一位八十七岁的老人,精神矍铄,鹤发童颜,面颊光滑,走路无声无息,是一位一等一的高手。
这一座郊外无名的宅邸,除了宣录这个主人,便只有管家宣李能够自由进出,当然进出的也只是院子罢了。
宣李本来姓李,只是在宣家老太祖的时代被赋予宣性,就改名宣李,从此大家只知宣大管家,不知宣家有李。只有宣录依旧喊着亲近的‘老李’,每每此时宣李总是心中充满了热忱。
“宫里来人了。”即便宣录看不到,宣李也朝着门口作揖。
“哦?那便等着吧。”声音渐渐的低了下去,眼睛微阖,似乎又要在浴池里睡去。
“是。”
前屋的大内总管,擦了擦额上的汗渍,已经在屋内站了两个时辰,自己却不敢坐下休息半刻,就连活动活动身体也十分的小心翼翼,唯恐犯了这宣丞相的忌讳,落得一个不得好死的下场。
年纪已大,平日里又是被人所供着,站了两个时辰,老身板早就累得不行,现下真是受罪咯。
“久等了,魏公公。”
一袭宽大黑衣,不加任何修饰,少许乌发以一支紫黑色木簪松松挽着,其余的随意的披在身后。脸上不加修饰,不似盛京男子流行那般,擦粉涂面。嘴唇不点而朱,难得的如此心狠手辣的人,是一张笑唇,自然而笑的模样,不知欺骗了多少人。
简单而肆意,但魏知道,宣录头上看似随意的木簪都价值不菲。这木簪取自八百年的小叶紫檀,本来是一对,但另一只却一直不为人所见。
就连身上的黑衣都用沉香中的珍品奇楠熏过, ‘一寸沉香一寸金’这等香料珍品竟然被用来熏衣服,何等的奢侈,何等的暴殄天物,皇帝都不至如此,这又是何等的僭越啊。
这世上,大概只有宣录敢这般肆意妄为。
清冷的声音,清雅的气质,清俊的男人,在宫里多次见到身穿朝服的模样,今日有幸看到一身黑色常服模样,可谓是人间真绝色。
“丞相大人言重了,大人来的正时候。”脸上褶子一皱,露出一个比九月九菊花还要灿烂的笑容,手中的拂尘一抖,抬起头,“丞相大人,陛下有请正德殿,有重事商讨。”
重事?等了两个时辰的重事吗。
“这样的话,现在就走吧。”语毕,便要朝着相府外走去,宣李一言不发,默默的跟上宣录的步伐。
忍着站得已经僵硬的脚,蹒跚地追上宣录:“大人,您这,这衣衫怕是不妥。”小心翼翼地嗫嚅,佝偻着腰,用衣袖擦了擦头上的冷汗。
“不妥吗?”没有起伏的声音。
‘扑通’魏公公一个腿软,跪倒在地上,战战兢兢:“妥,妥,妥极了。”
“走吧。”
“太尉詹承信觐见——”
头发花白的重臣,向宝座上的明黄色人影行礼:“臣,詹承信……”
话还未说完“丞相宣录到——”
看到黑色人影潇洒进入正德殿,皇帝皱了皱眉头。随意挥袖,免了太尉的礼,嘲讽:“丞相,你可让朕好等。”
宣录挑了挑眉:“恳请陛下恕罪。”话虽如此,却是笔直地站在原地,眼皮轻抬,看向宝座上无可奈何的少年帝王,敬畏之心半点也无。
“丞相好大的面子,竟让陛下在此等候。”詹太尉可是视宣录为死敌,有机会能呛几句,断不会放过。
宣录看也不看詹承信,依旧盯着盛元帝:“臣单独受诏与陛下商讨正事,詹大人又为何在此?”言下之意,小皇帝又没有宣你觐见,詹承信你在这里就是多余的。
“好了,两位爱卿关系真好,当着朕的面还要打情骂俏吗!”盛元帝真的忍无可忍,眼中是真的没有朕这个皇帝,当着朕的面公然吵起来。
“……”宣录无语。
“……”哼,是詹承信这个老傲娇。
“这次请两位爱卿,主要是商讨旱后重建工作,防止百姓离散问题。两位爱卿有何高见?”皇帝再次开启话题。
宣录依旧沉默是金,盛元帝硬是从他的眼中看出了‘你是智障吗?’,心中有气,将话题转向了詹承信:“太尉,你有什么想法吗?”
詹承信:“……微臣乃一介武夫,断不敢妄言。京中盛传丞相大人足智多谋,通晓国事,想必定有什么高见。”迟钝了一会,还是将问题抛给了宣录。
一切的后续工作都源于一个问题——钱。朝中有脑的人都知道,经过换粮一事暴露,细查之下才知道国库疏漏极多,谁都知道,用国库的粮食支持灾后的工作可以说是捉襟见肘。
皇帝只不过是希望有个人来解决这个麻烦。找来本朝最大的两个官员,事繁而无功,詹承信当然像小孙子踢蹴鞠一般,将这个麻烦踢给了宣录。
罕见的宣录并没有像朝堂上那般,不予理会,依旧是关怀智障眼光:“回陛下,古法今用,可依据先秦‘荒政十二策’为基础,有所调整,即可安百姓而聚万民。”
“《周礼·地官司徒》有云:‘以荒政十有二聚万民:一曰散利,二曰薄征……七曰眚(sheng)礼,八曰杀哀……’”都是老生常谈的话题,发放救济物资,轻徭薄赋,开山入泽,停收商税,减少礼仪活动转为祭祀鬼神,加大治安管理。
这些皇帝难道不懂吗?怎么可能,帝王之术,治国之理,是每一个皇帝都应该具备的能力。说到底,皇帝只是希望能够隐晦的要求宣录解决换粮的事情。
宣录一直都明白皇帝的心思,但皇帝从来都没有胆量直接提出要求,总是为了表面的平静而畏手畏脚,看到成长成这样的皇帝,宣录有愧于先皇的栽培,也是很心累很无奈。
“回陛下 ,古人也云:‘尽信书不如无书’,宣丞相清明将近,举行京城最大的盛会荆玉宴,是我盛朝以来的传统。难道宣大人也要停止宴会吗”
“詹大人,本官说的是‘以荒政十二策为基础’,并不是完全按照书中所说,世界日新月异,又怎么能只停留在古时呢,太尉切莫再用错了古话”,宣录:“除此之外,难道詹大人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吗?”
“你!”
盛元帝抬了抬手,制止了詹承信的话语,有些阴阳怪气:“丞相果然足智多谋,那么,丞相又是怎么解决救济物资的问题呢?前些日子国库可是遭到了不少丧家奴的祸害!”
终于问到了点上,麻烦终于被迫拉出了平淡无波的水面。
宣录:“以陈粮换新粮,还是如此大的数量,短时间内定未处理。可下派钦差大臣,明面上监察地方官员,暗中调查那批粮食的去向。”
宣录思索了一番,又继续道:“当下国库紧张,那么陛下当以表率,号召全国上下勤俭节约,救济捐款。”
用人话说就是少聚会少团建,并且以多种方式自上而下地捐款。不说皇家自个的小金库有多少,朝中大臣以及仅是京畿范围内的商人就能够集结一大笔财富。
皇帝做表率第一个捐款,你敢不捐吗?
再不济搞些封号,名头上的奖励,也会有一大波人打开自己的钱袋子。
“好,就按照爱卿的说法去办。”皇上一顿:“那么,宣爱卿是否合适南巡的人选推荐呢?”
“回陛下,此人要有一定的魄力和能力,且出派此人必须掩人耳目,出其不意。”
“这样的人选,杨清洵杨爱卿吗?”
詹承信:“杨少卿身为大理寺少卿,在大理寺卿空缺的情况下,此人不可缺少。”
这次詹承信这个老家伙倒是说的不错,宣录心想,皇帝到底是太年轻了,比不上狡诈了四十几年的老狐狸。杨清洵确实不可随意离开京城。
在场三人,每一个的内心戏都异常丰富,就在这时:“御史大夫奚国英觐见——”
这位老爷子可是小皇帝的救星,没看到吗,龙椅上的皇帝都长吁一口气,肩颈都放松了:“快请,快请。”盛元帝的语气都不同了,满满的高兴和庆幸。
老古板奚国英一拜:“臣见过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奚老切莫多礼,快快请起。”
“谢陛下”,礼数周全,抬头朝宣录和詹承信打招呼,拱手:“丞相,太尉。”
“奚老,钦差大人您老觉得谁是最佳人选。”王座上的帝王急不可耐。
了解了事情前后,奚国英:“解铃还须系铃人,既然这个计策是丞相提出的,那么还有谁比丞相更为了解呢。丞相本就作为南兴巡按,体察了解过南下百姓。若是作为钦差大人出巡,定不会引起他人怀疑,还有谁比丞相更合适吗。说到不惧强权,正直明理,又有谁比得上丞相呢?”
随着奚国英的话语,除了宣录以外的其他二人,目光都转向了宣录,确实是个好人选。
确实,宣录在脑海中将朝堂上的人都过了一遍,发现只有自己各方面都合适。罢了,就当自己做放个短假,轻松一刻,暂时远离朝堂吧。心中虽然想了许多,面上不显,只待皇帝做出决定。
看着宣录面无表情的脸,心里一横,难道朕一个皇帝还会怕他吗,那么:“丞相宣录听旨。奉天承运,朕令丞相宣录二除南兴巡按,领钦差之职,代朕南下,体察民情,宽慰灾民,秘密查清国库换粮的首尾。宣爱卿,可以接旨了。”
听到口谕,宣录心中稍显宽慰,皇帝终于有所进步,号令臣子,挥斥方遒,而不是看着自己的脸色行事,这才是个帝王的样子。宣录终于跪下“臣,遵旨。”
看了两年的小皇帝,终于顺眼了一些,似乎身上终于有着一丝属于皇家的气势,盛国有救。
宣录有预感,此次南下,肯定会有预想不到的事情发生,或许还会遇到有意思的人。
“话说这谪仙的丞相大人,那是俊秀非凡,非人间所有,要我说,就是天上仙。不知迷倒了京中多少男女……”
“照你那么说,如此优秀的丞相大人,又为何二十好几,将进而立,却依旧孤家寡人?”
“这样优秀的人,又有几个能够配得上,若是能与他一同,又有几个能够不自惭形秽呢?”
“要我说即便长的再好,再有权势,只要是个心狠手辣之人,就不会有人将自己家的姑娘推进火坑。”
“这又是怎么一说?”
“你还不知道吗,就在前几日血溅朝堂,还有上个月宫中腰斩丽妃,还有还有……都是因为惹怒了宣丞相,你说这等凶神恶煞之人还有谁敢接进。”
……
嘈杂的茶馆,宣录的事迹在一个个道听途说的人口中四处蔓延,他确实是一个有故事的人。大盛朝实在是平稳安定,鹤立鸡群者总是能够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热火朝天的食肆,人群熙攘的大街,人来人往的商铺,盛京城是热闹的,京畿地区的百姓就是如此,总是能够体现出自己的与众不同,大胆而自由。天子脚下,这样自由的议论,可谓是帝王的馈赠。
盛京太过太平,人们实在是无法体会到,边远地区旱灾的恶意和恐惧,这样的大事在人们的嘴边转瞬即逝,在这儿的百姓眼里,旱灾还没有皇帝贵族的轶事来得吸引人。
无论是外面将自己描述得多俊美,亦或是多心狠手辣,这样的言语,总是建立在事实之上的夸大其词。府中宣录面不改色,或者说这根本无法勾起宣录有所作为的欲望。在为官十年中,包括杀人,宣录一直都是心如止水,难以被撩起情绪的波动。
微风拂过,竹林沙沙作响。
不得不说,宣录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格外的有自己的个性。院子中引来一条活泉,人造一条九曲小溪,两侧种满高耸的翠竹,有曲水流觞意味,却又不见与人往来,无事便在竹下席地而坐,手中杂书一卷,便可在这院子中呆坐一天。
今日休沐,又是一天清闲,从昨日回府起,宣录就已经坐在竹下一夜。阳光透过层层叠叠的竹叶,洒下点点斑驳,宣录悠悠转醒,太阳的温暖透过被清晨露珠沾湿的衣衫,冷冷热热,带着黏腻,好不舒服。就是那么随意,腰带一抽,宣录将外衣随手一扔,只着一条亵裤几乎裸着全身,向房内走去,反正之后总会有神出鬼没的人将地上的衣衫处理了。
一头长及腰处的黑发,随意披散,头发之下的身躯莹白如玉,肌肉纹理分明,每一块都恰到好处,精壮的腰身充满了爆发力,结实修长的双腿,对了,扎眼清晰的肌腱更是给本就修长的躯体再添几分清瘦。这是一副让男人羡慕,女人疯狂的躯体。
一阵水花,诱人的身体滑入水中,便只剩静默,硬要说有什么声音,只有屋外的竹音勉强算上一二。
‘叩,叩’突兀的敲门声响起,门外的人敲了门后,便老实的垂手而立,不敢有多余的动作。
“老李何事?”门外的是丞相府管家宣李,是一位八十七岁的老人,精神矍铄,鹤发童颜,面颊光滑,走路无声无息,是一位一等一的高手。
这一座郊外无名的宅邸,除了宣录这个主人,便只有管家宣李能够自由进出,当然进出的也只是院子罢了。
宣李本来姓李,只是在宣家老太祖的时代被赋予宣性,就改名宣李,从此大家只知宣大管家,不知宣家有李。只有宣录依旧喊着亲近的‘老李’,每每此时宣李总是心中充满了热忱。
“宫里来人了。”即便宣录看不到,宣李也朝着门口作揖。
“哦?那便等着吧。”声音渐渐的低了下去,眼睛微阖,似乎又要在浴池里睡去。
“是。”
前屋的大内总管,擦了擦额上的汗渍,已经在屋内站了两个时辰,自己却不敢坐下休息半刻,就连活动活动身体也十分的小心翼翼,唯恐犯了这宣丞相的忌讳,落得一个不得好死的下场。
年纪已大,平日里又是被人所供着,站了两个时辰,老身板早就累得不行,现下真是受罪咯。
“久等了,魏公公。”
一袭宽大黑衣,不加任何修饰,少许乌发以一支紫黑色木簪松松挽着,其余的随意的披在身后。脸上不加修饰,不似盛京男子流行那般,擦粉涂面。嘴唇不点而朱,难得的如此心狠手辣的人,是一张笑唇,自然而笑的模样,不知欺骗了多少人。
简单而肆意,但魏知道,宣录头上看似随意的木簪都价值不菲。这木簪取自八百年的小叶紫檀,本来是一对,但另一只却一直不为人所见。
就连身上的黑衣都用沉香中的珍品奇楠熏过, ‘一寸沉香一寸金’这等香料珍品竟然被用来熏衣服,何等的奢侈,何等的暴殄天物,皇帝都不至如此,这又是何等的僭越啊。
这世上,大概只有宣录敢这般肆意妄为。
清冷的声音,清雅的气质,清俊的男人,在宫里多次见到身穿朝服的模样,今日有幸看到一身黑色常服模样,可谓是人间真绝色。
“丞相大人言重了,大人来的正时候。”脸上褶子一皱,露出一个比九月九菊花还要灿烂的笑容,手中的拂尘一抖,抬起头,“丞相大人,陛下有请正德殿,有重事商讨。”
重事?等了两个时辰的重事吗。
“这样的话,现在就走吧。”语毕,便要朝着相府外走去,宣李一言不发,默默的跟上宣录的步伐。
忍着站得已经僵硬的脚,蹒跚地追上宣录:“大人,您这,这衣衫怕是不妥。”小心翼翼地嗫嚅,佝偻着腰,用衣袖擦了擦头上的冷汗。
“不妥吗?”没有起伏的声音。
‘扑通’魏公公一个腿软,跪倒在地上,战战兢兢:“妥,妥,妥极了。”
“走吧。”
“太尉詹承信觐见——”
头发花白的重臣,向宝座上的明黄色人影行礼:“臣,詹承信……”
话还未说完“丞相宣录到——”
看到黑色人影潇洒进入正德殿,皇帝皱了皱眉头。随意挥袖,免了太尉的礼,嘲讽:“丞相,你可让朕好等。”
宣录挑了挑眉:“恳请陛下恕罪。”话虽如此,却是笔直地站在原地,眼皮轻抬,看向宝座上无可奈何的少年帝王,敬畏之心半点也无。
“丞相好大的面子,竟让陛下在此等候。”詹太尉可是视宣录为死敌,有机会能呛几句,断不会放过。
宣录看也不看詹承信,依旧盯着盛元帝:“臣单独受诏与陛下商讨正事,詹大人又为何在此?”言下之意,小皇帝又没有宣你觐见,詹承信你在这里就是多余的。
“好了,两位爱卿关系真好,当着朕的面还要打情骂俏吗!”盛元帝真的忍无可忍,眼中是真的没有朕这个皇帝,当着朕的面公然吵起来。
“……”宣录无语。
“……”哼,是詹承信这个老傲娇。
“这次请两位爱卿,主要是商讨旱后重建工作,防止百姓离散问题。两位爱卿有何高见?”皇帝再次开启话题。
宣录依旧沉默是金,盛元帝硬是从他的眼中看出了‘你是智障吗?’,心中有气,将话题转向了詹承信:“太尉,你有什么想法吗?”
詹承信:“……微臣乃一介武夫,断不敢妄言。京中盛传丞相大人足智多谋,通晓国事,想必定有什么高见。”迟钝了一会,还是将问题抛给了宣录。
一切的后续工作都源于一个问题——钱。朝中有脑的人都知道,经过换粮一事暴露,细查之下才知道国库疏漏极多,谁都知道,用国库的粮食支持灾后的工作可以说是捉襟见肘。
皇帝只不过是希望有个人来解决这个麻烦。找来本朝最大的两个官员,事繁而无功,詹承信当然像小孙子踢蹴鞠一般,将这个麻烦踢给了宣录。
罕见的宣录并没有像朝堂上那般,不予理会,依旧是关怀智障眼光:“回陛下,古法今用,可依据先秦‘荒政十二策’为基础,有所调整,即可安百姓而聚万民。”
“《周礼·地官司徒》有云:‘以荒政十有二聚万民:一曰散利,二曰薄征……七曰眚(sheng)礼,八曰杀哀……’”都是老生常谈的话题,发放救济物资,轻徭薄赋,开山入泽,停收商税,减少礼仪活动转为祭祀鬼神,加大治安管理。
这些皇帝难道不懂吗?怎么可能,帝王之术,治国之理,是每一个皇帝都应该具备的能力。说到底,皇帝只是希望能够隐晦的要求宣录解决换粮的事情。
宣录一直都明白皇帝的心思,但皇帝从来都没有胆量直接提出要求,总是为了表面的平静而畏手畏脚,看到成长成这样的皇帝,宣录有愧于先皇的栽培,也是很心累很无奈。
“回陛下 ,古人也云:‘尽信书不如无书’,宣丞相清明将近,举行京城最大的盛会荆玉宴,是我盛朝以来的传统。难道宣大人也要停止宴会吗”
“詹大人,本官说的是‘以荒政十二策为基础’,并不是完全按照书中所说,世界日新月异,又怎么能只停留在古时呢,太尉切莫再用错了古话”,宣录:“除此之外,难道詹大人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吗?”
“你!”
盛元帝抬了抬手,制止了詹承信的话语,有些阴阳怪气:“丞相果然足智多谋,那么,丞相又是怎么解决救济物资的问题呢?前些日子国库可是遭到了不少丧家奴的祸害!”
终于问到了点上,麻烦终于被迫拉出了平淡无波的水面。
宣录:“以陈粮换新粮,还是如此大的数量,短时间内定未处理。可下派钦差大臣,明面上监察地方官员,暗中调查那批粮食的去向。”
宣录思索了一番,又继续道:“当下国库紧张,那么陛下当以表率,号召全国上下勤俭节约,救济捐款。”
用人话说就是少聚会少团建,并且以多种方式自上而下地捐款。不说皇家自个的小金库有多少,朝中大臣以及仅是京畿范围内的商人就能够集结一大笔财富。
皇帝做表率第一个捐款,你敢不捐吗?
再不济搞些封号,名头上的奖励,也会有一大波人打开自己的钱袋子。
“好,就按照爱卿的说法去办。”皇上一顿:“那么,宣爱卿是否合适南巡的人选推荐呢?”
“回陛下,此人要有一定的魄力和能力,且出派此人必须掩人耳目,出其不意。”
“这样的人选,杨清洵杨爱卿吗?”
詹承信:“杨少卿身为大理寺少卿,在大理寺卿空缺的情况下,此人不可缺少。”
这次詹承信这个老家伙倒是说的不错,宣录心想,皇帝到底是太年轻了,比不上狡诈了四十几年的老狐狸。杨清洵确实不可随意离开京城。
在场三人,每一个的内心戏都异常丰富,就在这时:“御史大夫奚国英觐见——”
这位老爷子可是小皇帝的救星,没看到吗,龙椅上的皇帝都长吁一口气,肩颈都放松了:“快请,快请。”盛元帝的语气都不同了,满满的高兴和庆幸。
老古板奚国英一拜:“臣见过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奚老切莫多礼,快快请起。”
“谢陛下”,礼数周全,抬头朝宣录和詹承信打招呼,拱手:“丞相,太尉。”
“奚老,钦差大人您老觉得谁是最佳人选。”王座上的帝王急不可耐。
了解了事情前后,奚国英:“解铃还须系铃人,既然这个计策是丞相提出的,那么还有谁比丞相更为了解呢。丞相本就作为南兴巡按,体察了解过南下百姓。若是作为钦差大人出巡,定不会引起他人怀疑,还有谁比丞相更合适吗。说到不惧强权,正直明理,又有谁比得上丞相呢?”
随着奚国英的话语,除了宣录以外的其他二人,目光都转向了宣录,确实是个好人选。
确实,宣录在脑海中将朝堂上的人都过了一遍,发现只有自己各方面都合适。罢了,就当自己做放个短假,轻松一刻,暂时远离朝堂吧。心中虽然想了许多,面上不显,只待皇帝做出决定。
看着宣录面无表情的脸,心里一横,难道朕一个皇帝还会怕他吗,那么:“丞相宣录听旨。奉天承运,朕令丞相宣录二除南兴巡按,领钦差之职,代朕南下,体察民情,宽慰灾民,秘密查清国库换粮的首尾。宣爱卿,可以接旨了。”
听到口谕,宣录心中稍显宽慰,皇帝终于有所进步,号令臣子,挥斥方遒,而不是看着自己的脸色行事,这才是个帝王的样子。宣录终于跪下“臣,遵旨。”
看了两年的小皇帝,终于顺眼了一些,似乎身上终于有着一丝属于皇家的气势,盛国有救。
宣录有预感,此次南下,肯定会有预想不到的事情发生,或许还会遇到有意思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