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歇脚时,我走到队伍外侧,向道旁的老媪打听到:“阿婆,您是从哪里来啊?”
“周城,我们这些人都是从周城来。”老媪哑着嗓子答道。
“那里是遭灾了吗?”
“庄稼人吃不起饭了啊!这几年连年税赋增加,已经交不起税钱了!青壮年都被拉了壮丁,剩我们这些老弱妇孺如何种地?税金缴纳不起,祖产就被抄没了,只能逃荒了啊!”说着,老媪抹起了眼泪。
……我内心大为震撼。虽在京城也听闻北戎时常扰我边境,但未曾想已经到了要向腹地征兵的程度,朝廷的税赋也一再因为连年战事不断增加,国库财政吃紧,却未曾想这压力已经让百姓不堪重负。
父亲身为鸿胪寺少卿,如今落罪,正是因为被认定在北戎来使来朝期间私下与其有利益往来,贩卖我朝机密,收受贿赂。
可若父亲无罪,大理寺和刑部等人是如何拿到这些罪证的?要证明父亲有罪,一则是从父亲一处获取到了与北戎来使勾结的信件、器物、钱财等,二则是从北戎来使那获取到了与父亲有关的东西,否则无法定罪。父亲一处的话,若是家中,必不可能,我在家中并未有任何人来搜查,问罪书中也并没有说明从家中查抄出了任何与北戎有关的东西;若是在鸿胪寺,我大婚之前并未见父亲有任何异样,想来在此之前应当也无差错才是。
那么只剩下两种可能:一是有人在大婚当日趁父亲未在鸿胪寺当值,有某种“证物”栽赃陷害父亲与北戎来使勾结,且这人动作很快,包括大婚前夕到大婚当日上午,只有半天的时间完成了“证物”的放置和检举上奏的流程;二是从北戎来使那里获得了一系列罪证,同时北戎来使应当是被他们握在手里。这两种可能也可以同时存在。更要紧的是,若是第二种情况,北戎来使在我朝被拿,边境战事必然愈发紧张。
如今中原重赋税、强征兵,一看就是打仗的前兆,结合父亲的案子,如今的朝廷已经到了内外交困的境地,对内施政压力增加,对外防御局势升级。
可为何会选中父亲?刚抛出一个疑问,我内心瞬间被浇了盆冰水,凉了个彻底。
朝中必然已经有人在追查这件事,而且就快揪出内奸,父亲一定是被内奸推出来挡刀的人!鸿胪寺少卿,多好的名头,名正言顺地跟外使接洽,是最机会与外使勾结之人。把父亲推出来,刚好可以化解那个内奸眼下的危机。
想到此,我不禁毛骨悚然。有能力操控朝廷内外局势,又能够轻易置一个五品官与死地之人,必是三省六部以上的高位者。这人是谁?
……
本想进入州府后找机会联系芷箬,未曾想尚未进入州府,芷箬便找到了我,只不过,要见我的不止她一人。
“阿萝!”芷箬从马车上跳下来,飞奔向我,衙役们欲阻拦,只见芷箬身后的护卫出示了一个令牌,衙役们立时抱拳作揖道:“原来是通判家的小姐!”
芷箬跑来拉着我,看着我这一身狼狈,面上尽显悲伤与心疼,“阿萝受苦了!”
“我没事的,芷箬!让你担心了!”我微笑又无奈地答道。
心里记挂着父亲的事,未等她下一句,我便小声问道:“家父的事情,不知芷箬你可有什么消息?”
听到此,芷箬面上未显为难,只是侧身与一旁看押的衙役说道:“你们跋涉辛苦,今日本小姐做东,请各位好吃一顿,各位不妨在我沧州好生休息一晚,明日再行赶路也不迟?”
芷箬示意一旁婢女送上吃食与鞋袜,衙役们见状也推辞不过,只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随后,我们一行人便跟随芷箬的车队行进,并在一处别院落了脚,今晚我们便在此歇息。
我被芷箬单独安排在了一间房,婢女服侍我梳洗完,芷箬便来寻我了,我打开门,没想到还有此前并不熟悉的姚世伯——姚理。
我蹲下身向姚世伯行大礼,“红萝多谢世伯救济之恩!”
姚世伯立刻扶住我,并示意芷箬出去,“世侄女多礼了!”
芷箬出去合上了房门,我看向姚世伯,他示意我坐下,并从怀里掏出了一本册子递给我。
我注视着他的动作,接过册子,翻开——这是沧州税赋的账册!
“你先看看这个册子!”
我快速查阅起这本账册,作为女科状元,我的数术成绩极好,加上自幼常帮外祖父打理家中产业,熟悉账目,这本账册记录了三年来沧州地区的税赋条目,虽然庞杂,但我很快从中发现了问题。“数额对不上!收缴和上缴户部的数额对不上!虽然收缴与上交的白银和黄金数额匹配,但是粮食折算的银两根本不对,这三年归入粮仓的粮食比收缴的粮食少了至少十三万石!”我看向姚世伯。
“你再看看这个。”他又递给我两本册子——一本是地方征兵名录,一本是户籍记录,记载了沧州地界的户籍变动。和当时在官道上打听到的情况一致,周城一代人口外流这一年格外严重,但不同的是,之前那老媪说青壮年都被拉了壮丁去当兵,可是比较来看,周城被征兵的人数并不多,青壮年大多还在原籍。
我不解地看向姚世伯。
他抿了一口茶水,与我说道:“说说看,你觉得这沧州,可有什么问题?”
我鼓起勇气,将我的想法告知姚世伯:“周城,是否有人私自开矿?”
姚伯父给了我赞许的眼神,点头示意我继续说下去。
“周城老弱妇孺因沉重赋税而背井离乡,可青壮年却在原籍,这些人要远距离地移动并不方便,只能说明当地有需要青壮年的事情,而不能摆到明面让朝廷知晓,恐怕只有私自开矿了!”我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税赋账目只有粮食对不上号,但现在并非灾年,倒卖粮食并赚不上钱,最大的可能就是有人私自囤粮。三年十三万石粮食,换算下来一年四万余石,这些粮食够近万人吃一年!这么大的粮食流动,要掩人耳目——是养兵吗?朝廷的军队有军粮配置,从军亦有记录。这一环环下来——这是要——”
作者有话说:
“周城,我们这些人都是从周城来。”老媪哑着嗓子答道。
“那里是遭灾了吗?”
“庄稼人吃不起饭了啊!这几年连年税赋增加,已经交不起税钱了!青壮年都被拉了壮丁,剩我们这些老弱妇孺如何种地?税金缴纳不起,祖产就被抄没了,只能逃荒了啊!”说着,老媪抹起了眼泪。
……我内心大为震撼。虽在京城也听闻北戎时常扰我边境,但未曾想已经到了要向腹地征兵的程度,朝廷的税赋也一再因为连年战事不断增加,国库财政吃紧,却未曾想这压力已经让百姓不堪重负。
父亲身为鸿胪寺少卿,如今落罪,正是因为被认定在北戎来使来朝期间私下与其有利益往来,贩卖我朝机密,收受贿赂。
可若父亲无罪,大理寺和刑部等人是如何拿到这些罪证的?要证明父亲有罪,一则是从父亲一处获取到了与北戎来使勾结的信件、器物、钱财等,二则是从北戎来使那获取到了与父亲有关的东西,否则无法定罪。父亲一处的话,若是家中,必不可能,我在家中并未有任何人来搜查,问罪书中也并没有说明从家中查抄出了任何与北戎有关的东西;若是在鸿胪寺,我大婚之前并未见父亲有任何异样,想来在此之前应当也无差错才是。
那么只剩下两种可能:一是有人在大婚当日趁父亲未在鸿胪寺当值,有某种“证物”栽赃陷害父亲与北戎来使勾结,且这人动作很快,包括大婚前夕到大婚当日上午,只有半天的时间完成了“证物”的放置和检举上奏的流程;二是从北戎来使那里获得了一系列罪证,同时北戎来使应当是被他们握在手里。这两种可能也可以同时存在。更要紧的是,若是第二种情况,北戎来使在我朝被拿,边境战事必然愈发紧张。
如今中原重赋税、强征兵,一看就是打仗的前兆,结合父亲的案子,如今的朝廷已经到了内外交困的境地,对内施政压力增加,对外防御局势升级。
可为何会选中父亲?刚抛出一个疑问,我内心瞬间被浇了盆冰水,凉了个彻底。
朝中必然已经有人在追查这件事,而且就快揪出内奸,父亲一定是被内奸推出来挡刀的人!鸿胪寺少卿,多好的名头,名正言顺地跟外使接洽,是最机会与外使勾结之人。把父亲推出来,刚好可以化解那个内奸眼下的危机。
想到此,我不禁毛骨悚然。有能力操控朝廷内外局势,又能够轻易置一个五品官与死地之人,必是三省六部以上的高位者。这人是谁?
……
本想进入州府后找机会联系芷箬,未曾想尚未进入州府,芷箬便找到了我,只不过,要见我的不止她一人。
“阿萝!”芷箬从马车上跳下来,飞奔向我,衙役们欲阻拦,只见芷箬身后的护卫出示了一个令牌,衙役们立时抱拳作揖道:“原来是通判家的小姐!”
芷箬跑来拉着我,看着我这一身狼狈,面上尽显悲伤与心疼,“阿萝受苦了!”
“我没事的,芷箬!让你担心了!”我微笑又无奈地答道。
心里记挂着父亲的事,未等她下一句,我便小声问道:“家父的事情,不知芷箬你可有什么消息?”
听到此,芷箬面上未显为难,只是侧身与一旁看押的衙役说道:“你们跋涉辛苦,今日本小姐做东,请各位好吃一顿,各位不妨在我沧州好生休息一晚,明日再行赶路也不迟?”
芷箬示意一旁婢女送上吃食与鞋袜,衙役们见状也推辞不过,只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随后,我们一行人便跟随芷箬的车队行进,并在一处别院落了脚,今晚我们便在此歇息。
我被芷箬单独安排在了一间房,婢女服侍我梳洗完,芷箬便来寻我了,我打开门,没想到还有此前并不熟悉的姚世伯——姚理。
我蹲下身向姚世伯行大礼,“红萝多谢世伯救济之恩!”
姚世伯立刻扶住我,并示意芷箬出去,“世侄女多礼了!”
芷箬出去合上了房门,我看向姚世伯,他示意我坐下,并从怀里掏出了一本册子递给我。
我注视着他的动作,接过册子,翻开——这是沧州税赋的账册!
“你先看看这个册子!”
我快速查阅起这本账册,作为女科状元,我的数术成绩极好,加上自幼常帮外祖父打理家中产业,熟悉账目,这本账册记录了三年来沧州地区的税赋条目,虽然庞杂,但我很快从中发现了问题。“数额对不上!收缴和上缴户部的数额对不上!虽然收缴与上交的白银和黄金数额匹配,但是粮食折算的银两根本不对,这三年归入粮仓的粮食比收缴的粮食少了至少十三万石!”我看向姚世伯。
“你再看看这个。”他又递给我两本册子——一本是地方征兵名录,一本是户籍记录,记载了沧州地界的户籍变动。和当时在官道上打听到的情况一致,周城一代人口外流这一年格外严重,但不同的是,之前那老媪说青壮年都被拉了壮丁去当兵,可是比较来看,周城被征兵的人数并不多,青壮年大多还在原籍。
我不解地看向姚世伯。
他抿了一口茶水,与我说道:“说说看,你觉得这沧州,可有什么问题?”
我鼓起勇气,将我的想法告知姚世伯:“周城,是否有人私自开矿?”
姚伯父给了我赞许的眼神,点头示意我继续说下去。
“周城老弱妇孺因沉重赋税而背井离乡,可青壮年却在原籍,这些人要远距离地移动并不方便,只能说明当地有需要青壮年的事情,而不能摆到明面让朝廷知晓,恐怕只有私自开矿了!”我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税赋账目只有粮食对不上号,但现在并非灾年,倒卖粮食并赚不上钱,最大的可能就是有人私自囤粮。三年十三万石粮食,换算下来一年四万余石,这些粮食够近万人吃一年!这么大的粮食流动,要掩人耳目——是养兵吗?朝廷的军队有军粮配置,从军亦有记录。这一环环下来——这是要——”
作者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