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故土不再
认知到这个惨痛的现实之后,赫伯特带躯壳回到村庄,竭力藏起心里的那份内疚和痛苦,保持着如常的状态和艾妮继续着在小屋里的日常,却也不再提起启程时期许过的美好计划。
艾妮不会回到故土,哪怕他执意为了落叶归根而带妻子回到故乡,他也无法让艾妮接受事实。
故乡的景色不会有她参与过的痕迹,故乡的亲朋会将她视作外来的旅客。
此心归处是吾乡,可要是曾经在那个地方存在过的痕迹变成近乎等同于虚妄幻想的一场梦,那故乡又有什么存放眷恋的价值呢?
他小心翼翼地藏好悲剧的末尾,可剧本尚且会有放翻到最后一页的时候,那注定会降临的分离又岂会因为剧作家的一厢情愿而迟到?
又是一年秋收季节,而在村庄每年会照例举行的庆典之外,今年的这个时节也会被赋予一层不一样的意义。
在艾妮的帮助下,地窖里存放的龙之眼最终都成功地融入了埋骨之地,百年来殒命的逝者灵魂都得到了安息。
新生的幼龙也得到了妥善的照顾,它们似乎天生就对艾妮有着独一份的亲近。
就像是前世消散在大地之下的灵魂对那双手的温度格外熟悉一样,即便托生在崭新的躯壳之内,他们也依旧对这个单纯温良的灵魂充满向往和憧憬。
“艾妮——!!今年秋收祭村庄的大家会为我们举办送别仪式,你和赫伯特一起来嘛!”
痊愈之后赫伯特放下了给艾妮继续寻找医生的时间,转而有了更多的精力陪伴妻子,平时不曾关心农事的剧作家也尝试开始向村里的老人讨教种植果树和庄稼的技巧。
这会儿他正拿着草叉忙着给牲畜添加今日份的草料,闲不下来的艾妮则在院子里处理碎肉用来制成香肠和熏肉。
各种兽肉都是桑德斯太太叫上一群大老爷们特意送来,强大的龙族虽说打猎是轻而易举,但谈及烹饪和调味这种对它们而言还尚且太过精细的工作,显然难度还是太高。
几年来的秋收都会堆积成山的野兽猎物用来供奉山神,而其中大多数也没办法让这群老骨头给吞进去消化,往往就只能重新洒回山林。
光是改良这一点就让艾妮花了不少功夫,不得不说这种长时间在山内的环境里保存食物的功夫,就得仰仗专家。
她怎么说也是在故乡的猎户家长大,这种技能对她而言当然是烂熟于心。
也多亏了她和赫伯特的努力,这些年村里的新生儿才吃上了美味的熏肉和奶酪,换做平时这都是鲜有机会能尝上一回的好东西。
几个快到艾妮腰间的龙族孩子围着她打转,都在撒娇希望艾妮能给在送别仪式上给自己献上花环。
“我们还有一年就要去村庄外面生活啦!今年送别仪式我想要艾妮给我戴花环!”
龙族的社会没有人类那样的繁文缛节,只要双方同意,亲近的存在给即将离开村庄的年轻龙族献上编好的花环就算礼成。
当然,这样不是艾妮应该负责的范围,秘约者可以为死者饯别,却没必要给生者送行。
但孩子们青睐艾妮,它们都觉得得到她的祝福一定是特别美好的事情,处于野兽般的直觉和本能,向她恳求。
“我也要嘛!艾妮选我!”
“啊!好狡猾!我也是我也是!是我先来的!先选我嘛!艾妮!”
其中年级尚小的挤不进去,就只能眼巴巴地站在外围,眼神盯着女人手边的木盆,里面的碎肉撒了香料和盐巴,光是这样看着就很诱人……
说着又有几个孩子变回了龙族的身躯,艾妮的病痊愈之后他们就有了肆无忌惮这样撒娇的权力。
有的孩子半趴在她膝上,蹭蹭她的手,还有的用粗大的舌头舔舐女人的脸颊,用最天然的方式表示亲近和喜爱。
“哈哈哈!别这样……好痒!”
赫伯特看着妻子能在这群龙族孩子的包围下露出笑容,内心也不由得宽慰许多,这些日子来的耕作劳动也让他的皮肤被晒成了健康的小麦色。
他上前将那个最年幼的孩子扛在肩头,然后招呼着孩子们放过被彻底包围的艾格尼丝。
“到时候你们人人都有份,别着急,艾妮和我给你们每个人都准备了礼物。”
赫伯特起初并不觉得这群孩子有多讨人喜欢,甚至觉得作为守墓人拥护这些新生命本身就是导致艾妮绝症无药可医的助推剂。
但看到它们能为艾妮带来些许宽慰,看到妻子明媚的笑颜,内心的最后一点芥蒂也就烟消云散。
村落里的新生龙族藉由艾妮的手得以降生,某种程度上也算完满了夫妻二人终其一生也没有一个孩子的遗憾。
即便在雾都幻想过未来,但变故来得太快,赫伯特和艾妮都没料到余生剩下的时间会短得根本不留余地给他们畅想。
他也由衷地笑着,和最爱的人一起跟这群孩子打成一片,短暂地将悲伤抛却脑后,尽情享受当下的美好。
秋收祭典的篝火在翠蓝色的夜幕下显得格外明艳,比那一晚鲜艳如火动的晚霞更加绚丽夺目。
艾妮换上了桑德斯太太精心准备的白色裙装,她头戴一簇金盏花,站在小船上,在赫伯特的守护下来到湖泊中央。
负责撑船的赫伯特也难得换上了笔挺的西装,他小心翼翼地划动船桨,满心满眼都是眼前明艳圣洁的女人。
“艾妮……你今天真美。”
女人散乱的金色长发在湖泊的晚风中飘飞到他面前,艾妮漫不经心地用手掌划开水面,语气娇俏嗔怪。
“我平时也很美~你难道不这么觉得?”
“嗯,你永远是最好看的。”
赫伯特不擅长说谎,哪怕笔下的华丽辞藻能把朽木雕饰成宝物,也不代表他擅长用花言巧语来讨人欢心。
面对爱人,他总是热烈且坦诚。
果然,无论在黑暗中沉沦多少次,只要这样注视着他的太阳,他还是会重新萌生活下去的希望,有了对这个世界的热爱和眷恋。
作者有话说:
艾妮不会回到故土,哪怕他执意为了落叶归根而带妻子回到故乡,他也无法让艾妮接受事实。
故乡的景色不会有她参与过的痕迹,故乡的亲朋会将她视作外来的旅客。
此心归处是吾乡,可要是曾经在那个地方存在过的痕迹变成近乎等同于虚妄幻想的一场梦,那故乡又有什么存放眷恋的价值呢?
他小心翼翼地藏好悲剧的末尾,可剧本尚且会有放翻到最后一页的时候,那注定会降临的分离又岂会因为剧作家的一厢情愿而迟到?
又是一年秋收季节,而在村庄每年会照例举行的庆典之外,今年的这个时节也会被赋予一层不一样的意义。
在艾妮的帮助下,地窖里存放的龙之眼最终都成功地融入了埋骨之地,百年来殒命的逝者灵魂都得到了安息。
新生的幼龙也得到了妥善的照顾,它们似乎天生就对艾妮有着独一份的亲近。
就像是前世消散在大地之下的灵魂对那双手的温度格外熟悉一样,即便托生在崭新的躯壳之内,他们也依旧对这个单纯温良的灵魂充满向往和憧憬。
“艾妮——!!今年秋收祭村庄的大家会为我们举办送别仪式,你和赫伯特一起来嘛!”
痊愈之后赫伯特放下了给艾妮继续寻找医生的时间,转而有了更多的精力陪伴妻子,平时不曾关心农事的剧作家也尝试开始向村里的老人讨教种植果树和庄稼的技巧。
这会儿他正拿着草叉忙着给牲畜添加今日份的草料,闲不下来的艾妮则在院子里处理碎肉用来制成香肠和熏肉。
各种兽肉都是桑德斯太太叫上一群大老爷们特意送来,强大的龙族虽说打猎是轻而易举,但谈及烹饪和调味这种对它们而言还尚且太过精细的工作,显然难度还是太高。
几年来的秋收都会堆积成山的野兽猎物用来供奉山神,而其中大多数也没办法让这群老骨头给吞进去消化,往往就只能重新洒回山林。
光是改良这一点就让艾妮花了不少功夫,不得不说这种长时间在山内的环境里保存食物的功夫,就得仰仗专家。
她怎么说也是在故乡的猎户家长大,这种技能对她而言当然是烂熟于心。
也多亏了她和赫伯特的努力,这些年村里的新生儿才吃上了美味的熏肉和奶酪,换做平时这都是鲜有机会能尝上一回的好东西。
几个快到艾妮腰间的龙族孩子围着她打转,都在撒娇希望艾妮能给在送别仪式上给自己献上花环。
“我们还有一年就要去村庄外面生活啦!今年送别仪式我想要艾妮给我戴花环!”
龙族的社会没有人类那样的繁文缛节,只要双方同意,亲近的存在给即将离开村庄的年轻龙族献上编好的花环就算礼成。
当然,这样不是艾妮应该负责的范围,秘约者可以为死者饯别,却没必要给生者送行。
但孩子们青睐艾妮,它们都觉得得到她的祝福一定是特别美好的事情,处于野兽般的直觉和本能,向她恳求。
“我也要嘛!艾妮选我!”
“啊!好狡猾!我也是我也是!是我先来的!先选我嘛!艾妮!”
其中年级尚小的挤不进去,就只能眼巴巴地站在外围,眼神盯着女人手边的木盆,里面的碎肉撒了香料和盐巴,光是这样看着就很诱人……
说着又有几个孩子变回了龙族的身躯,艾妮的病痊愈之后他们就有了肆无忌惮这样撒娇的权力。
有的孩子半趴在她膝上,蹭蹭她的手,还有的用粗大的舌头舔舐女人的脸颊,用最天然的方式表示亲近和喜爱。
“哈哈哈!别这样……好痒!”
赫伯特看着妻子能在这群龙族孩子的包围下露出笑容,内心也不由得宽慰许多,这些日子来的耕作劳动也让他的皮肤被晒成了健康的小麦色。
他上前将那个最年幼的孩子扛在肩头,然后招呼着孩子们放过被彻底包围的艾格尼丝。
“到时候你们人人都有份,别着急,艾妮和我给你们每个人都准备了礼物。”
赫伯特起初并不觉得这群孩子有多讨人喜欢,甚至觉得作为守墓人拥护这些新生命本身就是导致艾妮绝症无药可医的助推剂。
但看到它们能为艾妮带来些许宽慰,看到妻子明媚的笑颜,内心的最后一点芥蒂也就烟消云散。
村落里的新生龙族藉由艾妮的手得以降生,某种程度上也算完满了夫妻二人终其一生也没有一个孩子的遗憾。
即便在雾都幻想过未来,但变故来得太快,赫伯特和艾妮都没料到余生剩下的时间会短得根本不留余地给他们畅想。
他也由衷地笑着,和最爱的人一起跟这群孩子打成一片,短暂地将悲伤抛却脑后,尽情享受当下的美好。
秋收祭典的篝火在翠蓝色的夜幕下显得格外明艳,比那一晚鲜艳如火动的晚霞更加绚丽夺目。
艾妮换上了桑德斯太太精心准备的白色裙装,她头戴一簇金盏花,站在小船上,在赫伯特的守护下来到湖泊中央。
负责撑船的赫伯特也难得换上了笔挺的西装,他小心翼翼地划动船桨,满心满眼都是眼前明艳圣洁的女人。
“艾妮……你今天真美。”
女人散乱的金色长发在湖泊的晚风中飘飞到他面前,艾妮漫不经心地用手掌划开水面,语气娇俏嗔怪。
“我平时也很美~你难道不这么觉得?”
“嗯,你永远是最好看的。”
赫伯特不擅长说谎,哪怕笔下的华丽辞藻能把朽木雕饰成宝物,也不代表他擅长用花言巧语来讨人欢心。
面对爱人,他总是热烈且坦诚。
果然,无论在黑暗中沉沦多少次,只要这样注视着他的太阳,他还是会重新萌生活下去的希望,有了对这个世界的热爱和眷恋。
作者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