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学堂

  他点点头,拿起毛笔轻轻蘸墨,手腕辗转间写了个“慕”字,苍劲端方,笔力而不失,身姿展而不夸,我从来不知我的名字里的“慕”字可以如此好看。

  他把笔递给我,让我照着临摹一个,我心里虚得紧,我是认字不错,可我不会写啊。

  于是我便在他的注视下,写了个丑得不堪入目的字。

  他倒是没说什么,不过眉头微微皱起,一幅无从下手的样子。

  我对他笑笑,一幅“看吧看吧,我真的是榆木疙瘩,没救了,你还偏不信”的样子,他用笔蘸墨,没有理会我的挑衅,真是油盐不进。

  我正发着呆,面前伸过来一只骨节分明的手,他递给我一张写满笔画的纸,走势上扬的嘴唇一开一合说出了最令我头痛的话,“写满五张纸。”说完便走回去看公文了。

  我只好拿起笔开始写,初时还能耐着性子好好临摹,越写越不耐……

  “先生,我写完了。”

  谢屹从公文中抬起头来,微愣了一下走过来,拿起我写的五张纸看,越看眉头皱得越深,看到最后一张时,他已经黑了脸,对我说:“今日不用再练了,便坐在这里静静心吧。”

  我心倒是静不下来,睡觉确是能睡着的。

  他看见了,也不多说什么,只是告诉我:“明日按时来。”

  来了就让我临摹他写的笔画,然后再皱着眉让我坐着好好静心,以为我静下心来便能好好练字。

  于是我便整日在他眼皮子底下打盹。

  后来他就发现,静心这招对我来说并不管用,直到有天他意外瞧见我偷拿他桌子上的糕点,于是第二天这些糕点便出现在我的书桌上。

  我吃得高兴,就听见他说:“若是今日再静不下心来,你便再也不会吃到这些糕点了。”

  好嘛,先给我尝些甜头,再狠狠打击我。

  我贪吃是从小养成的,家里虽然贫困,可我爹娘从来不会亏待我。

  再说了,谢府的东西,不吃白不吃喽。

  于是为了这些平日吃不到的糕点,我开始努力练字,练得好了,书桌上还会有一壶清甜可口的茶水。

  这天,先生突然留我和他一起用晚膳,他虽是当朝正二品少师,于吃食上,却是简朴清淡,只有简单的几个菜配上一碗浓稠的白米粥。

  我觉得酱肉丝最好吃了,便多夹了几次,他便淡笑着给我加了几根青菜来放我碗里,真是小气极了,我撇撇嘴,还是吃了。

  他突然问我:“皇城里的人与你家乡相比,可有不同?”

  我咀嚼的动作顿了顿,没意识到自己的脸色淡了下来,“皇城里有钱人多,傻的人多,善良的人也多,可人的内里究竟是怎样的,我看来也没什么不同。”

  他目光依然柔和,“细细讲讲。”

  我笑了笑,继续说:“其实也没什么,我自幼看多了罪恶,不相信世上有那么多的好人,在我看来人心都是鄙陋浅薄的,更是贪婪的。先生长在名门大家,大抵是看不上我说的话的。”

  我突然意识到在他面前说这样的话岂不是正好打他的脸,于是我连忙补救:“先生是有些不同的,毕竟先生救了我,又不图回报。”

  屋内一片寂静,我没有得到谢屹的答复,悄悄抬起头看他,发现他正垂眸沉默不语,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他突然抬头看着我,我与他对视,只好弯起唇笑。

  他却并没有难为我,反而眉目柔和,“你心里并不是这么想的。你说你不信人心,又怎会真心觉得我不图回报呢。”

  我愣了一下,轻轻放下手中的筷子,低着头不说话。

  并不是因为害怕,而是因为他说得对,即便他曾经说过救我没什么目的,可我不信他……

  过了好久,我又说:“先生说得对,我虽不信,但先生从没逼迫于我,我更是借此玩闹了许多时日,或许您真的与他们不同。”

  这次的话,连我自己都不知道有几分真心,几分假意。

  他目光黑沉,看着我,认真地说:“如果可以,我想要带你看看这世间究竟是怎样的世间。”

  我听了这句话,心里不可能一点触动都没有,从来没人对我说过要带我去看看这真正的世间,好像这世间真的很美好一样。

  他说,守孝这三年来,他见过太多因这乱世而死的人,就连回朝这条路走来,途中所见也多是哀嚎声声,饿殍遍野,白骨累累堆积如山。

  他自幼读过许多史书,自然知道书中所写的一句“乱世”,该有多少人为之颠沛逃亡,衣冠尚可南渡,手无寸铁的百姓便只好尸横遍野。

  他说他不忍心看着历史重演在南周子民身上。

  那时的我并不完全理解他的这份仁爱之心,却似乎在漆黑的夜晚窥见了一颗寂寥发光的星辰,这渺小的星光也许并不能改变什么,却熠熠生辉,灼人双目。

  我回到自己的院子里,躺在床上一闭眼便回想起鲜血喷溅在脸上的感受,就会想起那时自己心中的绝望与愤恨,想起那没日没夜的哀嚎。

  我悲哀地想,这世间究竟有什么值得他去留恋的呢?南周的子民又有什么可拯救的呢?

  谢屹的动作很快,没过多久,皇城内外便出现了许多供给免费粥的粥棚,不仅限于灾民,只要是没有食物果腹的人都可以来粥棚领粥。

  据说这粥棚每个几公里便有一个,在南周境内,绵延数千里。

  我始终无法想到,谢屹用了什么手段让昏庸的皇帝和那群只知争名夺利的大臣同意打开国库,开放粮仓救助灾民。

  这熊熊燃烧了三年的旱灾,终于在此刻,看到了一丝曙光。

  于此同时,先生越来越忙,已经无法继续教我读书识字了。

  他联合他的同僚王琦,在皇城置办了一间学堂,让我去学堂里读书。

  直到我去学堂上课的那天,我才知道这间学堂里全都是灾民的孩子,他们告诉我,他们的父母都城外修水道,谢少师看他们无人看管,便组建了这个学堂来供他们读书。

作者有话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