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杨老爷面容慈祥,笑眯眯地颔首:“去吧!”
很快,杨廷昭便来到了寿星翁的屋内。
“孩儿给祖母祝寿,祝您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杨廷昭弯腰跪在地上,双手奉上早就备好的寿礼,“祝祖母年年有今日岁岁有今朝,福泽绵延。”
杨老夫人笑得眼睛都看不见了,她拉住孙儿的手,连连赞叹道:“好孩子,真乖!”
一旁伺候的丫鬟婆子们见到这幅画面,不由窃笑起来。这位新晋二房公子,模样俊秀不说,偏生孝顺乖巧,讨得了老夫人和三姑奶奶的欢心,可谓人人称羡。
“这是祖母给你准备的礼物。”杨老夫人招手叫了一个机灵的丫鬟过来,对她叮嘱了几句。那丫鬟恭敬领命,很快退了出去,不消半盏茶的功夫,她捧着一副字画返回,呈到杨老夫人手中。
杨老夫人笑吟吟地将字画展开,欣赏了两眼。她满意地点头:“果然是好字,写的妙,画的更妙!”
一旁杨老爷凑趣道:“娘亲,这字据说是大哥写的?”
“是啊!”杨老夫人乐呵呵地应了一声。
杨廷昭在一旁默默看着,心中微动。这字帖的墨迹并未干透,显然写完后就被裱框了起来。而杨老夫人的表现,显然也证实了杨廷昭的猜测。
“这幅字可是你兄长特地托人带给我的。”杨老夫人感慨道,“你大哥的字可是江南第一。”
杨廷昭垂下眼眸,遮掩住了眼底的冷漠与嘲讽。杨廷琛的字虽然不错,不过却并不是江南第一,相信杨家其他子侄同样有许多不逊色于他的。
想到这里,杨廷昭轻咳了一声:“爹,母亲。小弟虽然学习不精,可是略通皮毛。不如待会儿小弟替祖母作诗吧!小弟愿献丑。”
闻言,杨老爷哈哈一笑:“好,你且做来听听!”
杨老夫人亦是满脸堆笑,她最宠爱的孙儿,她当然不希望他输给旁人。
“小弟愚钝,只擅长吟诵四书五经及史书古籍,诗词歌赋并不擅长。”
“不必谦虚,尽管作诗便是!”杨老爷鼓励道。
杨廷昭淡笑一声:“小弟遵命!”
片刻之后,他朗声念道:“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仄,辰宿列张。春秋战国,百家争鸣......”
这诗一念出来,在场的众人顿时沉默了。他们看向杨廷昭的目光变得诡异起来。这诗倒是挺押韵的,不过却少了一份文采,似乎只是凭借着记忆胡编乱造出来的。杨廷昭这是在打肿脸充胖子吗?
杨廷昭仿佛没察觉到众人诧异的眼神,依旧自顾自念着诗。直到诗念完,他又补充道:“小弟的字写得不好,这诗还是在家中藏书阁翻阅到的。”
杨老爷忍不住笑了起来:“好诗!”
“是嘛?那我就不用担心了,还怕丢脸。”杨廷昭腼腆一笑,“不过这诗的确很适合我们杨府。”
他说着,朝着杨老夫人行了一礼,“谢谢祖母成全。”
众人面面相觑,都不敢吭声,深怕被人抓到把柄。这个新来的二少爷,竟然敢在宴会上胡闹。原本众人以为他是仗着有杨老爷撑腰,才故意找茬的,没想到,他竟是个傻子!
杨廷昭这般举动落在杨老爷眼中,只觉得他太过任性妄为,不知进退。他正欲训斥,就看到杨廷昭忽然站起身,冲着他躬身一拜。
“父亲,小弟还有件事情求父亲答允!”杨廷昭恳切道,语气诚挚至极。
“何事?”杨老爷皱眉,问道。
“父亲,我想搬离杨府。”杨廷昭道,“自己另外置办宅院!”
他话音未落,屋内众人顿时哗然。杨廷芳死活不肯离京,所以这些年来,一直住在杨府;杨廷轩也曾说过类似的话,却因为杨老爷压制不让离京,这才拖了下来;而杨廷昭,他是唯一一个主动提出自立门户的庶子。这一次,他竟也提了。
杨老夫人瞪圆了眼,她指着杨廷昭怒喝道:“你说什么?”
杨廷昭低下头,态度坚决:“我说,我想另外置办宅院。”
杨老爷也惊讶道:“怎么突然间要搬出去了?”
“是小弟考虑不周,忘记跟父亲商量了。”杨廷昭歉疚地说道。
这个儿子,自从病愈后就像变了个人一样。他平日里温和安静,甚少与人结怨。如果不是杨家人亲自查探,根本看不出这是个狠辣的角色。杨老爷一直不明白,为什么儿子会发生如此巨大的转变。他以前不是这样的啊!
杨老爷不喜欢自己的嫡子们太过锋芒毕露,可若是杨廷昭能够收敛,他倒是乐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廷昭,既然是你的想法,为何之前不跟为父提及?”
杨廷昭摇头道:“之前我没想过要搬出去。我是男子汉大丈夫,哪怕再艰难也该靠自己。但是如今,我已经十九岁了,不想继续留在京城蹉跎岁月。我想出去闯荡。”
杨老爷皱起了眉头。儿媳妇是读书人,对于他这个武官来讲,女婿不读书,反而跑去经商实在不妥。可是杨廷昭已经十九了,若是强硬留他下来,恐怕会引发父子间的矛盾。
“你可想清楚了,不仅你,你大哥二哥他们也是这个打算。”
“我已经想得非常清楚了。”杨廷昭认真道。
杨廷芳是个读书人,杨老爷对此颇为头疼。他一方面担心儿子吃亏,另一方面也害怕儿子受到牵累。杨廷昭是他的长子,若是他在外面出事了,那杨家岂不是绝嗣了。
“父亲不必劝阻我。我既然决定走出杨家,早已下了决心。”
这一刻,杨廷昭身上流露出来的决绝令杨老爷无奈,又暗含欣慰。这个儿子比较独立,远比两个哥哥要聪慧,他终于懂事了。
他思忖了片刻:“我答应你的请求。等到宴席散了,咱们好好聊聊这件事。”
杨廷昭松了口气,露出一丝笑容:“多谢父亲体谅。”
他的笑容很灿烂,仿佛刚才在大庭广众之下念出那首诗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杨老夫人看着他脸上的笑容,却总觉得他的笑容背后藏了些什么东西。这孩子,越发陌生了。
等到宴席散了之后,杨老爷将三房一脉叫到了书房。
作者有话说:
很快,杨廷昭便来到了寿星翁的屋内。
“孩儿给祖母祝寿,祝您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杨廷昭弯腰跪在地上,双手奉上早就备好的寿礼,“祝祖母年年有今日岁岁有今朝,福泽绵延。”
杨老夫人笑得眼睛都看不见了,她拉住孙儿的手,连连赞叹道:“好孩子,真乖!”
一旁伺候的丫鬟婆子们见到这幅画面,不由窃笑起来。这位新晋二房公子,模样俊秀不说,偏生孝顺乖巧,讨得了老夫人和三姑奶奶的欢心,可谓人人称羡。
“这是祖母给你准备的礼物。”杨老夫人招手叫了一个机灵的丫鬟过来,对她叮嘱了几句。那丫鬟恭敬领命,很快退了出去,不消半盏茶的功夫,她捧着一副字画返回,呈到杨老夫人手中。
杨老夫人笑吟吟地将字画展开,欣赏了两眼。她满意地点头:“果然是好字,写的妙,画的更妙!”
一旁杨老爷凑趣道:“娘亲,这字据说是大哥写的?”
“是啊!”杨老夫人乐呵呵地应了一声。
杨廷昭在一旁默默看着,心中微动。这字帖的墨迹并未干透,显然写完后就被裱框了起来。而杨老夫人的表现,显然也证实了杨廷昭的猜测。
“这幅字可是你兄长特地托人带给我的。”杨老夫人感慨道,“你大哥的字可是江南第一。”
杨廷昭垂下眼眸,遮掩住了眼底的冷漠与嘲讽。杨廷琛的字虽然不错,不过却并不是江南第一,相信杨家其他子侄同样有许多不逊色于他的。
想到这里,杨廷昭轻咳了一声:“爹,母亲。小弟虽然学习不精,可是略通皮毛。不如待会儿小弟替祖母作诗吧!小弟愿献丑。”
闻言,杨老爷哈哈一笑:“好,你且做来听听!”
杨老夫人亦是满脸堆笑,她最宠爱的孙儿,她当然不希望他输给旁人。
“小弟愚钝,只擅长吟诵四书五经及史书古籍,诗词歌赋并不擅长。”
“不必谦虚,尽管作诗便是!”杨老爷鼓励道。
杨廷昭淡笑一声:“小弟遵命!”
片刻之后,他朗声念道:“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仄,辰宿列张。春秋战国,百家争鸣......”
这诗一念出来,在场的众人顿时沉默了。他们看向杨廷昭的目光变得诡异起来。这诗倒是挺押韵的,不过却少了一份文采,似乎只是凭借着记忆胡编乱造出来的。杨廷昭这是在打肿脸充胖子吗?
杨廷昭仿佛没察觉到众人诧异的眼神,依旧自顾自念着诗。直到诗念完,他又补充道:“小弟的字写得不好,这诗还是在家中藏书阁翻阅到的。”
杨老爷忍不住笑了起来:“好诗!”
“是嘛?那我就不用担心了,还怕丢脸。”杨廷昭腼腆一笑,“不过这诗的确很适合我们杨府。”
他说着,朝着杨老夫人行了一礼,“谢谢祖母成全。”
众人面面相觑,都不敢吭声,深怕被人抓到把柄。这个新来的二少爷,竟然敢在宴会上胡闹。原本众人以为他是仗着有杨老爷撑腰,才故意找茬的,没想到,他竟是个傻子!
杨廷昭这般举动落在杨老爷眼中,只觉得他太过任性妄为,不知进退。他正欲训斥,就看到杨廷昭忽然站起身,冲着他躬身一拜。
“父亲,小弟还有件事情求父亲答允!”杨廷昭恳切道,语气诚挚至极。
“何事?”杨老爷皱眉,问道。
“父亲,我想搬离杨府。”杨廷昭道,“自己另外置办宅院!”
他话音未落,屋内众人顿时哗然。杨廷芳死活不肯离京,所以这些年来,一直住在杨府;杨廷轩也曾说过类似的话,却因为杨老爷压制不让离京,这才拖了下来;而杨廷昭,他是唯一一个主动提出自立门户的庶子。这一次,他竟也提了。
杨老夫人瞪圆了眼,她指着杨廷昭怒喝道:“你说什么?”
杨廷昭低下头,态度坚决:“我说,我想另外置办宅院。”
杨老爷也惊讶道:“怎么突然间要搬出去了?”
“是小弟考虑不周,忘记跟父亲商量了。”杨廷昭歉疚地说道。
这个儿子,自从病愈后就像变了个人一样。他平日里温和安静,甚少与人结怨。如果不是杨家人亲自查探,根本看不出这是个狠辣的角色。杨老爷一直不明白,为什么儿子会发生如此巨大的转变。他以前不是这样的啊!
杨老爷不喜欢自己的嫡子们太过锋芒毕露,可若是杨廷昭能够收敛,他倒是乐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廷昭,既然是你的想法,为何之前不跟为父提及?”
杨廷昭摇头道:“之前我没想过要搬出去。我是男子汉大丈夫,哪怕再艰难也该靠自己。但是如今,我已经十九岁了,不想继续留在京城蹉跎岁月。我想出去闯荡。”
杨老爷皱起了眉头。儿媳妇是读书人,对于他这个武官来讲,女婿不读书,反而跑去经商实在不妥。可是杨廷昭已经十九了,若是强硬留他下来,恐怕会引发父子间的矛盾。
“你可想清楚了,不仅你,你大哥二哥他们也是这个打算。”
“我已经想得非常清楚了。”杨廷昭认真道。
杨廷芳是个读书人,杨老爷对此颇为头疼。他一方面担心儿子吃亏,另一方面也害怕儿子受到牵累。杨廷昭是他的长子,若是他在外面出事了,那杨家岂不是绝嗣了。
“父亲不必劝阻我。我既然决定走出杨家,早已下了决心。”
这一刻,杨廷昭身上流露出来的决绝令杨老爷无奈,又暗含欣慰。这个儿子比较独立,远比两个哥哥要聪慧,他终于懂事了。
他思忖了片刻:“我答应你的请求。等到宴席散了,咱们好好聊聊这件事。”
杨廷昭松了口气,露出一丝笑容:“多谢父亲体谅。”
他的笑容很灿烂,仿佛刚才在大庭广众之下念出那首诗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杨老夫人看着他脸上的笑容,却总觉得他的笑容背后藏了些什么东西。这孩子,越发陌生了。
等到宴席散了之后,杨老爷将三房一脉叫到了书房。
作者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