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匆匆回到平王府,张嬷嬷已经在院中等着了,怀若边走,边将头上的冠帽取下,见了嬷嬷更是控制不住地蹦跳起来。张嬷嬷上前迎着怀若,说小馄饨刚刚煮好,小殿下快进屋吃。
这一瞬间,怀若很是恍惚,似乎自己还是孩提年纪,此刻是下了学堂,屋里有母亲刚做好的滚热饭食,她正等着自己下学呢。
嬷嬷将盛满小馄饨的碗递给怀若,告诉他慢些吃,烫得很。
怀若点头,竟感觉鼻子有些酸涩,连吃几口馄饨,烫的怀若嘴巴通红,被嬷嬷发现后,也只端着碗说:“好吃,好吃。”
几日来怀若在朝堂上见识了不少,朝臣也认识了大半,虽然大多数都没有与怀若说过话,但好歹怀若能认清楚他们的脸了。
只是那位张贺尧张大人,始终忧心着什么,怀若几次想跟他交流一番,但是都没有成功。
又是一日早朝,朝臣所报不外乎还是那些事,怀若此时明白皇帝为何波澜不惊了,每日的消息都是一样的,自然司空见惯。
“陛下,臣有冤情要陈!”
忽然一声,打断了朝堂的嗡声,怀若一看,还是那位张大人,他这次先跪再表,似有莫大的冤情。
“张爱卿,今日朝奏繁多,不妨,改日再说吧。”
皇帝还是不想理会他,但是张贺尧就跪在殿中,很难让人忽视他。
“陛下,此事不宜再拖,陆大人从神锐司转到大理寺关押已有半年之久了,近日小厮来报。说陆大人身染重病,再等下去怕是要身死狱中了,陛下!”
说着几个头就叩在了地上,哐哐作响,怀若不禁疑问,皇帝明显不愿意查这人的案子,陆伯庸和张大人是什么关系,能让张大人愿意在朝堂之上为他做出如此行径。
“张大人,今日早朝至此,陛下已经累了,张大人还要用这等小事来烦扰陛下吗?”
“陛下,人命关天,怎是小事!”
张贺尧不理会苏祁瑞继续说着,周围其他大臣的表情也都一言难尽,莫不是此案真有什么蹊跷?
去年的黄河水患严重,皇帝派了四皇子纪怀琛亲去监督治理,代掌安顿和赈灾事宜。安顿灾民也不是什么难事,只在黄河上游,高处修建的临时房屋建好,将灾民安置在那里,而后将钱款、粮食一同送去便好。
原本黄河堤坝修建已近尾声,纪怀琛只需要将灾民安顿妥善即可。此番出去,皇帝是为着让他在民间积攒些好名声,才将这事交给了他。
但不知当时为何,主理官员将安置灾民的位置选在了另一处,灾民刚刚安置稳妥,黄河堤坝坍塌,近七成灾民在洪水中丧命,皇帝震怒,下令抓捕相关的官员,首当其冲的就是主持堤坝修建一事的工部侍郎陆伯庸。
当神锐司的人前往河南缉捕他时他早已经不见踪影,最后耗时半个多月,才在某一户农民家中抓到。这还是当时廷昭从河南回来后说给怀若听的。
那农户不知受了陆伯庸什么蛊惑,竟然向官府隐瞒陆伯庸的行程,最终也被判了个窝藏之罪,而后陆伯庸就被带回了神锐司,案子到此便没有了消息。
“张大人也知人命关天,陆伯庸一意孤行,造成上千名百姓丧命,这不算是人命关天吗?如今百姓尸骨未寒,倒是张大人你为了给这一罪臣求情,竟在朝堂耍起无赖,扰乱圣听!”
苏祁瑞大声喝问,殿中跪着的张贺尧依然背脊坚挺,脸上一副毅然表情,思考片刻,再次开言道:“陛下,已近四月,黄河再到汛期,水患再临,请陛下选派官员,前往赈灾,主持相关治理事宜。”
“这事……”
“陛下臣附议。”
皇帝还未回应,便有其他臣子出面,表示同意张大人的观点。
“既然如此,诸位爱卿认为,今年当选派谁去呢?”
皇帝对此事似乎是想要搪塞一番,但现在看来,今日不将此时定下来,是下不了朝的。
“多年来黄河堤坝修筑都不甚坚固,导致黄河水患频发,臣身为工部尚书,难辞其咎,今年不如选派臣前往,也好将功折罪。”
“那就张爱卿亲自前往,再带上……怀若吧。让怀若跟着历练一番。”
此言一出,不光是怀若出了一身冷汗,满朝大臣也是为之一惊。
新封的平王风头太盛了!
赈灾一事是美差,是朝野上下心照不宣的事。往年都是宁王前去,或者单单派官员前往,今天皇帝却把此事交给了年纪最小、刚刚封王的他,更何况谁都知道这位平王殿下是那样的出身,此一番怕是在打上次宁王办事不利的脸。
怀若心里一惊,他也不知道自己在听政的第一个月就能经历这么多次考验,赈灾一事他一窍不通,且看陆伯庸就知道,搞不好是要下监狱的。
“儿臣……儿臣……”
“那这样定了,无事众卿便退吧。”
怀若没来得及拒绝,就已经下朝了,他正低头沉思这件事应当怎么办时,面前一出现道人影,比自己高大许多,怀若抬头,对上的是纪怀琛带着怒气的脸。
怎么谁都比我高?这是怀若脑海里出现的第一个念头,纪怀琛不过比自己大两岁,怎么就比自己高这么多,杨廷昭也是,搞得自己每次都要抬头看他们,还没开口气势上就输了一大截。
“四哥有事?”
“你别以为赈灾是什么好事,有去无回的人多的是,五弟可要保重。”
纪怀琛咬牙切齿地说道。
此言一出,怀若便觉得他与六年前没什么两样,不过是逞些口舌之快,也不见嘴上功夫有什么长进。
“那是自然,四哥放心。”
怀若实在懒得与他相争,让了一句,便拜别离开了。
治水赈灾怀若实在是一窍不通,只好每日在家里恶补,所有相关的书都买回来看了一遍。眼看要出发前往河南了,却还是没有什么头绪,前去摆放张贺尧大人,张大人只说到了现场因地制宜,看情况再定。怀若实在放心不下,只好回家继续从书里寻找治水良方。
正焦头烂额之际,门声吱嘎一响,怀若眼睛都没抬便说:“嬷嬷我真的不饿,不要再送吃的给我了。”
“是我,殿下。”
熟悉的声音传进耳朵,怀若翻书的手一滞,原来是廷昭。
这一瞬间,怀若很是恍惚,似乎自己还是孩提年纪,此刻是下了学堂,屋里有母亲刚做好的滚热饭食,她正等着自己下学呢。
嬷嬷将盛满小馄饨的碗递给怀若,告诉他慢些吃,烫得很。
怀若点头,竟感觉鼻子有些酸涩,连吃几口馄饨,烫的怀若嘴巴通红,被嬷嬷发现后,也只端着碗说:“好吃,好吃。”
几日来怀若在朝堂上见识了不少,朝臣也认识了大半,虽然大多数都没有与怀若说过话,但好歹怀若能认清楚他们的脸了。
只是那位张贺尧张大人,始终忧心着什么,怀若几次想跟他交流一番,但是都没有成功。
又是一日早朝,朝臣所报不外乎还是那些事,怀若此时明白皇帝为何波澜不惊了,每日的消息都是一样的,自然司空见惯。
“陛下,臣有冤情要陈!”
忽然一声,打断了朝堂的嗡声,怀若一看,还是那位张大人,他这次先跪再表,似有莫大的冤情。
“张爱卿,今日朝奏繁多,不妨,改日再说吧。”
皇帝还是不想理会他,但是张贺尧就跪在殿中,很难让人忽视他。
“陛下,此事不宜再拖,陆大人从神锐司转到大理寺关押已有半年之久了,近日小厮来报。说陆大人身染重病,再等下去怕是要身死狱中了,陛下!”
说着几个头就叩在了地上,哐哐作响,怀若不禁疑问,皇帝明显不愿意查这人的案子,陆伯庸和张大人是什么关系,能让张大人愿意在朝堂之上为他做出如此行径。
“张大人,今日早朝至此,陛下已经累了,张大人还要用这等小事来烦扰陛下吗?”
“陛下,人命关天,怎是小事!”
张贺尧不理会苏祁瑞继续说着,周围其他大臣的表情也都一言难尽,莫不是此案真有什么蹊跷?
去年的黄河水患严重,皇帝派了四皇子纪怀琛亲去监督治理,代掌安顿和赈灾事宜。安顿灾民也不是什么难事,只在黄河上游,高处修建的临时房屋建好,将灾民安置在那里,而后将钱款、粮食一同送去便好。
原本黄河堤坝修建已近尾声,纪怀琛只需要将灾民安顿妥善即可。此番出去,皇帝是为着让他在民间积攒些好名声,才将这事交给了他。
但不知当时为何,主理官员将安置灾民的位置选在了另一处,灾民刚刚安置稳妥,黄河堤坝坍塌,近七成灾民在洪水中丧命,皇帝震怒,下令抓捕相关的官员,首当其冲的就是主持堤坝修建一事的工部侍郎陆伯庸。
当神锐司的人前往河南缉捕他时他早已经不见踪影,最后耗时半个多月,才在某一户农民家中抓到。这还是当时廷昭从河南回来后说给怀若听的。
那农户不知受了陆伯庸什么蛊惑,竟然向官府隐瞒陆伯庸的行程,最终也被判了个窝藏之罪,而后陆伯庸就被带回了神锐司,案子到此便没有了消息。
“张大人也知人命关天,陆伯庸一意孤行,造成上千名百姓丧命,这不算是人命关天吗?如今百姓尸骨未寒,倒是张大人你为了给这一罪臣求情,竟在朝堂耍起无赖,扰乱圣听!”
苏祁瑞大声喝问,殿中跪着的张贺尧依然背脊坚挺,脸上一副毅然表情,思考片刻,再次开言道:“陛下,已近四月,黄河再到汛期,水患再临,请陛下选派官员,前往赈灾,主持相关治理事宜。”
“这事……”
“陛下臣附议。”
皇帝还未回应,便有其他臣子出面,表示同意张大人的观点。
“既然如此,诸位爱卿认为,今年当选派谁去呢?”
皇帝对此事似乎是想要搪塞一番,但现在看来,今日不将此时定下来,是下不了朝的。
“多年来黄河堤坝修筑都不甚坚固,导致黄河水患频发,臣身为工部尚书,难辞其咎,今年不如选派臣前往,也好将功折罪。”
“那就张爱卿亲自前往,再带上……怀若吧。让怀若跟着历练一番。”
此言一出,不光是怀若出了一身冷汗,满朝大臣也是为之一惊。
新封的平王风头太盛了!
赈灾一事是美差,是朝野上下心照不宣的事。往年都是宁王前去,或者单单派官员前往,今天皇帝却把此事交给了年纪最小、刚刚封王的他,更何况谁都知道这位平王殿下是那样的出身,此一番怕是在打上次宁王办事不利的脸。
怀若心里一惊,他也不知道自己在听政的第一个月就能经历这么多次考验,赈灾一事他一窍不通,且看陆伯庸就知道,搞不好是要下监狱的。
“儿臣……儿臣……”
“那这样定了,无事众卿便退吧。”
怀若没来得及拒绝,就已经下朝了,他正低头沉思这件事应当怎么办时,面前一出现道人影,比自己高大许多,怀若抬头,对上的是纪怀琛带着怒气的脸。
怎么谁都比我高?这是怀若脑海里出现的第一个念头,纪怀琛不过比自己大两岁,怎么就比自己高这么多,杨廷昭也是,搞得自己每次都要抬头看他们,还没开口气势上就输了一大截。
“四哥有事?”
“你别以为赈灾是什么好事,有去无回的人多的是,五弟可要保重。”
纪怀琛咬牙切齿地说道。
此言一出,怀若便觉得他与六年前没什么两样,不过是逞些口舌之快,也不见嘴上功夫有什么长进。
“那是自然,四哥放心。”
怀若实在懒得与他相争,让了一句,便拜别离开了。
治水赈灾怀若实在是一窍不通,只好每日在家里恶补,所有相关的书都买回来看了一遍。眼看要出发前往河南了,却还是没有什么头绪,前去摆放张贺尧大人,张大人只说到了现场因地制宜,看情况再定。怀若实在放心不下,只好回家继续从书里寻找治水良方。
正焦头烂额之际,门声吱嘎一响,怀若眼睛都没抬便说:“嬷嬷我真的不饿,不要再送吃的给我了。”
“是我,殿下。”
熟悉的声音传进耳朵,怀若翻书的手一滞,原来是廷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