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幼宁不过是小小的发泄了一下火气,比起生气,更像是对陆家的恨铁不成钢,偏这小情绪经喜英的口传出去,传了几道下来,听到皇帝的耳朵里就变成了“大发雷霆”、“发了好大的火”、“几乎想要当面敲打”的严重程度。
崔公公转述这些话时,自个儿也在纳闷,又瞧见皇帝眉目含笑,便知道这话怕是传错了,于是他干笑着扬了扬拂尘,道:“定是那些个小东西自个儿添油加醋,姑姑哪是这样的脾性。”
“兴许是怕说的轻了,朕不予理会吧。”皇帝对此并未有什么说辞,他的心腹愿意在幼宁的事上耍这些小文章,也是看重幼宁的表现,他反倒觉得欣慰。
只是,引得幼宁不悦的这件事,也确实棘手。
“陆家,一个小小的陆家,倒是个个藏龙卧虎。”皇帝随手扔掉手中的奏折,开始思谋起来:“朕原本打算过年以后,就将陆先宁提拔到御书房来做事,可他家里人若是不老实,回头叫人拿捏起把柄,便是朕把官帽扣到他脑袋上,也得连着他的脑袋一起掉下来。”
崔公公见到墨盘里墨迹已经干涸,便勤快的上前研起磨来,又轻声劝道:“孟氏后人与姑姑生母到底在谋划些什么,如今还没查出来,您也无须为此大动肝火。倒是陆大人,回头奴才找人悄悄见一见他,敲打一番,叫他管好家人,莫要生事。”
“事关当年谋乱,便是小事也能办成大事。”
先帝极其忌讳当年之事,皆因叛军围城,他身为一国之君却过于狼狈,扫了皇室的威严,因此此案迅速审破以后,无论是朝堂还是后宫,都没有人敢在他面前多提这事。
不过皇帝对此倒是反应寥寥,比起震怒陆双宁暗查当年谋逆之事,他更担心陆家行事鲁莽,坏了名声,连累幼宁无法进宫。
“朕当日确实欠缺考量,想着是她母族,再不济也只是农户出身,过于低微容易叫人诟病,便没有动心思查一查她家的底细。如今也算是吃了个教训,日后行事,哪怕过度谨慎,也万不能心存侥幸。”
崔公公看出他虽然纳闷,却依然有余,便知道皇帝还留了后手:“奴才记得您之前还预备着将姑姑挂靠在几位大人名下,当做养女呢,如今看来也不是白谋划,若陆家真有问题,还能尽早叫姑姑抽身。”
只是当时想着,外人到底不比亲人,这些臣子里也确实没有能叫皇帝十分信任的,还不如叫她跟着亲生兄长回家去,哪曾想反倒成了祸端。
皇帝重新拿起朱笔,崔公公眼尖,立马递上新的奏章,就听见皇帝说:“也叫那些探子机灵些,若瞧着局势不对……”他抬起头来瞥了崔公公一眼:“可以动手。”
崔公公心里一凛,恭谨应下:“是。”
皇帝开始处理政务,崔公公小步倒退着,缓缓离开御书房。他转身将门掩严实了,叹了一口气,正巧看见小夏子抱着胳膊在廊下冻得直跺脚。
“小夏子,你过来。”他不轻不重的喊了一声,便带着小夏子寻了一处僻静的地方,交代他:“一会儿你出宫一趟,最好换身衣裳,小心些,别叫其他人瞧见。”
“公公,可是要小夏子去办什么差事?”
崔公公难免有些唏嘘。皇帝的意思也很明白,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他并不打算叫幼宁姑姑改名换姓,披着其他大臣的人情进宫。若陆双宁与孟翠桃真要掺和进当年谋逆的大罪里,便要在事情闹大前提前将其斩杀,免得连累幼宁成了戴罪之身。
但这样的结果定是最差的,若能提前阻止下来,也能少几件惨案发生。
“翰林院那位陆大人,与你也是老相识了,就当是替我传个话,叫那位陆大人多花些心思在自个儿老娘姊妹身上。”
他语气沉重,叫小夏子也收起嬉皮笑脸,忍不住多问了一句:“公公,可是出了什么事?”
崔公公不满瞪他:“你只管做好自己的事,休要多问,也不怕知道的事情多了,反掉了脑袋!”
……
陆先宁回家比往常更晚些,其他人等他回来一起用饭,等到肚子直响也没见到他的身影。
孟翠桃担忧的不住向外看:“先宁从前要是被公务拖住,也会叫人回来知会咱们一身,怎么现在都这么晚了,都杳无音信呢。”
陆正阳白日待在铺子里,他闲不住,也跟着伙计们一起干活,耗费体力大,自然就饿的快,此刻暗暗捂着肚子,眉头皱成一团:“要不,再派人出去找找他?”
“别等了,锅里给他留下饭菜,咱们先吃吧。”双宁不忍父母空着肚子等他,便先招呼起来:“如因,你先去传饭。”
原以为先宁就快回来了,熟料一直等到他们快要用完晚餐,先宁才一脸死气沉沉的带着一身寒意进了门。
孟翠桃看见他呆站在门口,忍不住说他两句:“怎么回来这样晚,还傻站着做什么,快去用热水洗洗手。”
陆先宁如墨般深沉的眼眸定定的盯着她瞧,几个喘息后,他问道:“娘,你是不是有事瞒着儿子?”
孟翠桃眼皮一跳,大声呵斥起来:“我能有什么事情瞒你,一天到晚净想些有的没的。”
先宁的眼神却在这时落在了双宁的身上,双宁才送了米饭进嘴里,正缓缓咀嚼着,她低着头,只能看到嘴唇在动,看不清神情。
孟翠桃见状,忍不住掐了掐手心,更加心虚起来。
她还想再说些什么,陆正阳扯了扯她的衣袖示意她先别说话,随后和事佬似的,对先宁说:“有什么事,都等吃过饭再议吧,再等下去,就连锅里的饭菜都要凉了。”
“是。”先宁有气无力的应着,一直到他坐下来,依旧是一副魂不附体的模样。
夏公公特意守在他下值回府的路上,说了那一串提醒他的话,定不是一时兴起叮嘱两句,那么,他的母亲姊妹,又在背地里谋划着什么事,引起陛下忌惮呢?
作者有话说:
崔公公转述这些话时,自个儿也在纳闷,又瞧见皇帝眉目含笑,便知道这话怕是传错了,于是他干笑着扬了扬拂尘,道:“定是那些个小东西自个儿添油加醋,姑姑哪是这样的脾性。”
“兴许是怕说的轻了,朕不予理会吧。”皇帝对此并未有什么说辞,他的心腹愿意在幼宁的事上耍这些小文章,也是看重幼宁的表现,他反倒觉得欣慰。
只是,引得幼宁不悦的这件事,也确实棘手。
“陆家,一个小小的陆家,倒是个个藏龙卧虎。”皇帝随手扔掉手中的奏折,开始思谋起来:“朕原本打算过年以后,就将陆先宁提拔到御书房来做事,可他家里人若是不老实,回头叫人拿捏起把柄,便是朕把官帽扣到他脑袋上,也得连着他的脑袋一起掉下来。”
崔公公见到墨盘里墨迹已经干涸,便勤快的上前研起磨来,又轻声劝道:“孟氏后人与姑姑生母到底在谋划些什么,如今还没查出来,您也无须为此大动肝火。倒是陆大人,回头奴才找人悄悄见一见他,敲打一番,叫他管好家人,莫要生事。”
“事关当年谋乱,便是小事也能办成大事。”
先帝极其忌讳当年之事,皆因叛军围城,他身为一国之君却过于狼狈,扫了皇室的威严,因此此案迅速审破以后,无论是朝堂还是后宫,都没有人敢在他面前多提这事。
不过皇帝对此倒是反应寥寥,比起震怒陆双宁暗查当年谋逆之事,他更担心陆家行事鲁莽,坏了名声,连累幼宁无法进宫。
“朕当日确实欠缺考量,想着是她母族,再不济也只是农户出身,过于低微容易叫人诟病,便没有动心思查一查她家的底细。如今也算是吃了个教训,日后行事,哪怕过度谨慎,也万不能心存侥幸。”
崔公公看出他虽然纳闷,却依然有余,便知道皇帝还留了后手:“奴才记得您之前还预备着将姑姑挂靠在几位大人名下,当做养女呢,如今看来也不是白谋划,若陆家真有问题,还能尽早叫姑姑抽身。”
只是当时想着,外人到底不比亲人,这些臣子里也确实没有能叫皇帝十分信任的,还不如叫她跟着亲生兄长回家去,哪曾想反倒成了祸端。
皇帝重新拿起朱笔,崔公公眼尖,立马递上新的奏章,就听见皇帝说:“也叫那些探子机灵些,若瞧着局势不对……”他抬起头来瞥了崔公公一眼:“可以动手。”
崔公公心里一凛,恭谨应下:“是。”
皇帝开始处理政务,崔公公小步倒退着,缓缓离开御书房。他转身将门掩严实了,叹了一口气,正巧看见小夏子抱着胳膊在廊下冻得直跺脚。
“小夏子,你过来。”他不轻不重的喊了一声,便带着小夏子寻了一处僻静的地方,交代他:“一会儿你出宫一趟,最好换身衣裳,小心些,别叫其他人瞧见。”
“公公,可是要小夏子去办什么差事?”
崔公公难免有些唏嘘。皇帝的意思也很明白,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他并不打算叫幼宁姑姑改名换姓,披着其他大臣的人情进宫。若陆双宁与孟翠桃真要掺和进当年谋逆的大罪里,便要在事情闹大前提前将其斩杀,免得连累幼宁成了戴罪之身。
但这样的结果定是最差的,若能提前阻止下来,也能少几件惨案发生。
“翰林院那位陆大人,与你也是老相识了,就当是替我传个话,叫那位陆大人多花些心思在自个儿老娘姊妹身上。”
他语气沉重,叫小夏子也收起嬉皮笑脸,忍不住多问了一句:“公公,可是出了什么事?”
崔公公不满瞪他:“你只管做好自己的事,休要多问,也不怕知道的事情多了,反掉了脑袋!”
……
陆先宁回家比往常更晚些,其他人等他回来一起用饭,等到肚子直响也没见到他的身影。
孟翠桃担忧的不住向外看:“先宁从前要是被公务拖住,也会叫人回来知会咱们一身,怎么现在都这么晚了,都杳无音信呢。”
陆正阳白日待在铺子里,他闲不住,也跟着伙计们一起干活,耗费体力大,自然就饿的快,此刻暗暗捂着肚子,眉头皱成一团:“要不,再派人出去找找他?”
“别等了,锅里给他留下饭菜,咱们先吃吧。”双宁不忍父母空着肚子等他,便先招呼起来:“如因,你先去传饭。”
原以为先宁就快回来了,熟料一直等到他们快要用完晚餐,先宁才一脸死气沉沉的带着一身寒意进了门。
孟翠桃看见他呆站在门口,忍不住说他两句:“怎么回来这样晚,还傻站着做什么,快去用热水洗洗手。”
陆先宁如墨般深沉的眼眸定定的盯着她瞧,几个喘息后,他问道:“娘,你是不是有事瞒着儿子?”
孟翠桃眼皮一跳,大声呵斥起来:“我能有什么事情瞒你,一天到晚净想些有的没的。”
先宁的眼神却在这时落在了双宁的身上,双宁才送了米饭进嘴里,正缓缓咀嚼着,她低着头,只能看到嘴唇在动,看不清神情。
孟翠桃见状,忍不住掐了掐手心,更加心虚起来。
她还想再说些什么,陆正阳扯了扯她的衣袖示意她先别说话,随后和事佬似的,对先宁说:“有什么事,都等吃过饭再议吧,再等下去,就连锅里的饭菜都要凉了。”
“是。”先宁有气无力的应着,一直到他坐下来,依旧是一副魂不附体的模样。
夏公公特意守在他下值回府的路上,说了那一串提醒他的话,定不是一时兴起叮嘱两句,那么,他的母亲姊妹,又在背地里谋划着什么事,引起陛下忌惮呢?
作者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