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今年的冬至在冬月廿九,没过几天又逢腊八,按照祖制,官员们能得整整十天的休沐期。
这一天是休沐前的最后一次早朝,诸臣与皇帝早已议事完毕,含元殿内寂寂无声,群臣已无本上奏,只等退朝。
往常都是由崔公公传皇帝话,令群臣退去,可今日,已经过了一炷香的功夫,皇帝仍不放话,文武百官暗自相觑,一时间摸不清皇帝的想法。
又过了片刻,皇帝在坚硬的龙椅上挪动了几下,调整成了舒服的坐姿。他刻意收起了往日的威严,故意做出亲和的表情,甚至还流露出些许笑意:“诸位爱卿不必担忧,只是除了商讨国事,朕也想留你们一起叙叙话罢了。”
就像是小猫逮住了耗子,也不会着急上嘴啃咬一般,非得先敲打摆弄一阵,叫猎物自个儿心如死灰不想再逃。
现下皇帝的表情,就是一副不怀好意的模样。
群臣心里忌惮,嘴上哪敢明说,一个个装傻充愣,憨笑几声便作罢。
“朕昨夜里与崔公公略聊了聊,发现一桩奇事。”皇帝声音里带上了纳罕:“像是从朕登基以来,京里就没再见过喜事,诸卿以为呢?”
官员们嗫嚅着,皆不敢回话。
杜太师见状,便先回了话:“回陛下,先皇驾崩乃国丧,臣等痛心疾首,哪敢操办喜乐之事。”
而今太师一职已成虚衔,杜太师手无实权,与朝廷其他官员亦无利益纠葛,他倒是无惧,大大方方回话。
索性这话算是说的中肯圆满,也叫一些人暗自放下心来。
“哦?杜太师所言极是。”皇帝点点头,随即跟着沉痛起来:“父皇崩殂,我朝朝臣忠孝,举朝守一年国丧,朕心甚慰。然一年之期已过,诸卿家中皆有子女,谈婚论嫁乃人生大事,怎能始终耽误着?”
他像是十分关爱众位大臣一般,语气十分恳切。
诸臣中站在右首,身着一身绛紫色朝服的中年男子闻言,不禁皱眉。可皇帝下一句竟是直接寻他的由头:“常将军,朕记得你府上几个女儿都已及笄,最长的已近二十。”
“朕知道你对父皇的孝心,亦明白常将军性情敦厚,对爱女疼惜有佳。可女子留的越久,日后便越难寻良婿,常将军也须得早做打算才是啊。”
男子名为常元驹,是骠骑大将军常阳虎的嫡子,算是子承父业,十六岁便被常阳虎提到了军队里,如今已是正三品怀化大将军。
常元驹几年前与颉丹作战时受了重伤,险些丧命。他是常阳虎的独子,先皇感念骠骑大将军当年救驾的恩情,特许常元驹回京转为文将,仍称怀化大将军。
值得一说的是,此人嫡长女刚过及笄就进了东宫做了太子良娣,不出几年太子妃感染风寒不治身亡,常氏由此被擢升为继太子妃,若非荣王起兵叛乱害的太子殒命,如今的朝堂可未必是这般局势。
而今常元驹留着一位快二十岁的女儿仍不肯叫她嫁人,打的是什么算盘,朝堂之上人人心知肚明。
“谢陛下提点。”常元驹强自压下心中不虞。
见他吃瘪,皇帝便愉悦起来,又唯恐敲打的不够,多加了一句:“趁着冬至热闹,也让儿女们多走动走动,此次科举也遴选出了不少好男儿,诸位夫人大可多相看则个。诸卿之子女宛如朕之子女,朕亦十分挂心,京城也需要办几场喜事热闹热闹。”
等到这漫长的早朝终于结束,诸位大臣各怀心事的离开含元殿。皇帝折返回御书房,路上便痛快的笑了出来:“这些老贼,一个个居功自傲,恨不得骑到朕的头上来作威作福,今日也算搓了搓他们的锐气。”
“这些大人们,生怕别人不知道他们是什么心思,奴才瞧见好几位大人脸色都变了,想是如意算盘一场空,心里气恼呢。”崔公公自然也觉得心里痛快。
“最可恶便是那常元驹,仗着救驾之功无法无天,先太子妃究竟是怎么没的,这老贼心里最清楚。如今又要把脏手伸进朕的宫里,当真觉着朕同太子一样好拿捏。”
提起他来,难免又扰了心情,皇帝索性问起幼宁的情况:“东西都给她送过去了?”
“回陛下,一早就送到了,喜英传话回来,说幼宁姑姑还伤感了一阵呢。”
皇帝眼中仿佛浮现出幼宁的模样,她低着头,整个人包裹在厚厚的披风里,只露出一小截洁白的脖颈。
“算她有点良心,还知道念着朕。”
才刚说完,他便又盘算起来:“明年是兔生肖,朕瞧着那玉石雕刻的小兔子分外可爱,你回头叫尚工局的打一些玉兔首饰出来,先收在宫里。”
“是。”崔公公应着,又主动上报起别的事来:“陛下,还有一件事,探子刚查清回了话。幼宁姑姑打听的那孟氏布行,确实是当年孟大人的后人。他们从前一直在老家,也是去年开春才搬到京城来的,来京后一直老实做生意,倒是没惹过什么事端。”
“幼宁姑姑的母亲原先是孟府的丫鬟,伺候小姐的,后来才被开恩出府,赐姓孟。这两家确实有些渊源。”
皇帝闻言,眉头微皱起来:“当年孟大人家里,有几个小姐?”
“嫡小姐就那一位,还是嫡长女,孟大人极其爱重。幼宁姑姑的母亲就是给她做了贴身丫鬟。”
崔公公没有再说下去,弓着腰,欲言又止。
皇帝也明白了他的未尽之意。这位孟小姐后来嫁给了时任兵部侍郎李元韬,李元韬参与南安郡王叛乱,早已满门抄斩,就连幼子都未放过。
“这一家人,没个安生的。”皇帝难免头疼。日后幼宁进宫,她生母与孟家、李家的关系叫外头那帮老贼知道了,也免不了被做些文章。
崔公公又说:“不过,探子还多带了一个小道消息,坊间自个儿传的,也算不上准话,权当听个热闹。据说,事发时孟小姐已身怀六甲,斩首时却腹部平坦,便有人猜,怕是李家还留了后。”
作者有话说:
这一天是休沐前的最后一次早朝,诸臣与皇帝早已议事完毕,含元殿内寂寂无声,群臣已无本上奏,只等退朝。
往常都是由崔公公传皇帝话,令群臣退去,可今日,已经过了一炷香的功夫,皇帝仍不放话,文武百官暗自相觑,一时间摸不清皇帝的想法。
又过了片刻,皇帝在坚硬的龙椅上挪动了几下,调整成了舒服的坐姿。他刻意收起了往日的威严,故意做出亲和的表情,甚至还流露出些许笑意:“诸位爱卿不必担忧,只是除了商讨国事,朕也想留你们一起叙叙话罢了。”
就像是小猫逮住了耗子,也不会着急上嘴啃咬一般,非得先敲打摆弄一阵,叫猎物自个儿心如死灰不想再逃。
现下皇帝的表情,就是一副不怀好意的模样。
群臣心里忌惮,嘴上哪敢明说,一个个装傻充愣,憨笑几声便作罢。
“朕昨夜里与崔公公略聊了聊,发现一桩奇事。”皇帝声音里带上了纳罕:“像是从朕登基以来,京里就没再见过喜事,诸卿以为呢?”
官员们嗫嚅着,皆不敢回话。
杜太师见状,便先回了话:“回陛下,先皇驾崩乃国丧,臣等痛心疾首,哪敢操办喜乐之事。”
而今太师一职已成虚衔,杜太师手无实权,与朝廷其他官员亦无利益纠葛,他倒是无惧,大大方方回话。
索性这话算是说的中肯圆满,也叫一些人暗自放下心来。
“哦?杜太师所言极是。”皇帝点点头,随即跟着沉痛起来:“父皇崩殂,我朝朝臣忠孝,举朝守一年国丧,朕心甚慰。然一年之期已过,诸卿家中皆有子女,谈婚论嫁乃人生大事,怎能始终耽误着?”
他像是十分关爱众位大臣一般,语气十分恳切。
诸臣中站在右首,身着一身绛紫色朝服的中年男子闻言,不禁皱眉。可皇帝下一句竟是直接寻他的由头:“常将军,朕记得你府上几个女儿都已及笄,最长的已近二十。”
“朕知道你对父皇的孝心,亦明白常将军性情敦厚,对爱女疼惜有佳。可女子留的越久,日后便越难寻良婿,常将军也须得早做打算才是啊。”
男子名为常元驹,是骠骑大将军常阳虎的嫡子,算是子承父业,十六岁便被常阳虎提到了军队里,如今已是正三品怀化大将军。
常元驹几年前与颉丹作战时受了重伤,险些丧命。他是常阳虎的独子,先皇感念骠骑大将军当年救驾的恩情,特许常元驹回京转为文将,仍称怀化大将军。
值得一说的是,此人嫡长女刚过及笄就进了东宫做了太子良娣,不出几年太子妃感染风寒不治身亡,常氏由此被擢升为继太子妃,若非荣王起兵叛乱害的太子殒命,如今的朝堂可未必是这般局势。
而今常元驹留着一位快二十岁的女儿仍不肯叫她嫁人,打的是什么算盘,朝堂之上人人心知肚明。
“谢陛下提点。”常元驹强自压下心中不虞。
见他吃瘪,皇帝便愉悦起来,又唯恐敲打的不够,多加了一句:“趁着冬至热闹,也让儿女们多走动走动,此次科举也遴选出了不少好男儿,诸位夫人大可多相看则个。诸卿之子女宛如朕之子女,朕亦十分挂心,京城也需要办几场喜事热闹热闹。”
等到这漫长的早朝终于结束,诸位大臣各怀心事的离开含元殿。皇帝折返回御书房,路上便痛快的笑了出来:“这些老贼,一个个居功自傲,恨不得骑到朕的头上来作威作福,今日也算搓了搓他们的锐气。”
“这些大人们,生怕别人不知道他们是什么心思,奴才瞧见好几位大人脸色都变了,想是如意算盘一场空,心里气恼呢。”崔公公自然也觉得心里痛快。
“最可恶便是那常元驹,仗着救驾之功无法无天,先太子妃究竟是怎么没的,这老贼心里最清楚。如今又要把脏手伸进朕的宫里,当真觉着朕同太子一样好拿捏。”
提起他来,难免又扰了心情,皇帝索性问起幼宁的情况:“东西都给她送过去了?”
“回陛下,一早就送到了,喜英传话回来,说幼宁姑姑还伤感了一阵呢。”
皇帝眼中仿佛浮现出幼宁的模样,她低着头,整个人包裹在厚厚的披风里,只露出一小截洁白的脖颈。
“算她有点良心,还知道念着朕。”
才刚说完,他便又盘算起来:“明年是兔生肖,朕瞧着那玉石雕刻的小兔子分外可爱,你回头叫尚工局的打一些玉兔首饰出来,先收在宫里。”
“是。”崔公公应着,又主动上报起别的事来:“陛下,还有一件事,探子刚查清回了话。幼宁姑姑打听的那孟氏布行,确实是当年孟大人的后人。他们从前一直在老家,也是去年开春才搬到京城来的,来京后一直老实做生意,倒是没惹过什么事端。”
“幼宁姑姑的母亲原先是孟府的丫鬟,伺候小姐的,后来才被开恩出府,赐姓孟。这两家确实有些渊源。”
皇帝闻言,眉头微皱起来:“当年孟大人家里,有几个小姐?”
“嫡小姐就那一位,还是嫡长女,孟大人极其爱重。幼宁姑姑的母亲就是给她做了贴身丫鬟。”
崔公公没有再说下去,弓着腰,欲言又止。
皇帝也明白了他的未尽之意。这位孟小姐后来嫁给了时任兵部侍郎李元韬,李元韬参与南安郡王叛乱,早已满门抄斩,就连幼子都未放过。
“这一家人,没个安生的。”皇帝难免头疼。日后幼宁进宫,她生母与孟家、李家的关系叫外头那帮老贼知道了,也免不了被做些文章。
崔公公又说:“不过,探子还多带了一个小道消息,坊间自个儿传的,也算不上准话,权当听个热闹。据说,事发时孟小姐已身怀六甲,斩首时却腹部平坦,便有人猜,怕是李家还留了后。”
作者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