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添阳四十七年五月,崇祖皇帝驾崩,新帝即位后改国号为寿元,当年五月后,称为寿元初年。
幼宁虽说在五月底就被擢升为藏金阁主管,一直到六月头几天才拿到了从五品女官样式的头面宫装,按照宫里规矩,换上新衣以后需亲自到陛下面前谢恩,她就这么着去了御书房。
彼时事端多生,从先太子的仪葬规格、叛臣荣王家属的惩戒大小再到新帝空悬后宫于礼不合,文武百官上奏的折子堆叠起来有小山高。
幼宁本不想多打扰他,想着在门口遥遥一拜就好,却被皇帝召入房内。
他丝毫不避讳的拿起一板写着密密麻麻蝇头小字的奏折示意幼宁来看,语气里还带着尚未褪去的,属于惠王的不屑:“瞧瞧,堂堂中书令,罗元清就写了这么一份奏章,真真是‘满纸荒唐言’!”
奏折是国事,哪怕幼宁并不识字,也不敢多看,她低下头来:“陛下恕罪。”
他将奏折丢掉,瞧见她一副谨小慎微的模样,虽与其他宫人别无二致,但就是觉得有趣。
“你小声告诉朕,你可知中书令是什么?”
幼宁哪清楚朝堂上的大大小小,便轻轻摇了摇头,随后眼神里带着一份求知,那视线轻飘飘的落在了皇帝的身上。
“呵,中书令,自设立以来就是为了帮助帝王处理政事,负责为密奏‘封事’,说是日日与奏章打交道都不为过,却写出那些个混账话来。”
皇帝说着,便忍不住有些感叹:“自孟大人辞官后,也新上任过几位中书令,可惜,皆不及孟大人风采,愚钝至极。”
崔公公在一旁提醒他:“陛下,慎言呐。”
当时皇帝面色不虞的收起话头,后来某日叫他逮住了机会与幼宁独处,幼宁免不得好奇:“陛下,那位孟大人,为何说不得?”
她这话已经算是僭越,但皇帝并不会为了这些事责难她,倒像是对她有此问十分满意一般,便将原委一一阐述起来。
“孟大人本身是无错的,若说是哪里有错,皆在于他挑了个好女婿。”
那是添阳三十一年,也恰好是幼宁出生的那年。时值四月,殿试将近,千名举子进京赶考,还尚未安顿下来,南安郡王柳甑林发动叛乱。
反叛军包围皇城足足十数天,皇城守卫与反叛军对峙数日,但京中兵马娇惯,哪里比得过兵强马壮的反叛军?皇城卫兵节节败退,皇宫险些失守,一直到边疆戍边大将军率军突破重围前来救驾,才算保住了晏家的江山。
三十一年四月末,大理寺查清柳甑林反叛势力余党,时任中书令孟沛甫孟大人的女婿,兵部侍郎李元韬赫然在其列,证据确凿。
李元韬参与叛乱,但因不是主力,只抄斩了本家上上下下十几人,逐李氏旁系出京,五代之内不可为官。
孟大人自知女婿失德,自身亦难服众,便辞官告老还乡。
先帝本就因为叛乱一事对诸臣过度防备,孟大人此等良臣辞官以后,朝堂风气逐渐转变,先帝过度笼权,加上钦天监从中挑唆,朝臣便日益不济起来。
出这事时,皇帝已经七岁,早已记事。他幼时,孟大人帮他指点过功课,因此皇帝始终记着这位老臣。
幼宁便也将孟家记在了心里。
但哪又有这么巧的事,不过是京城里随意碰到一户姓孟的人家,就能与当年的中书令扯上干系么?
幼宁这样开解自己,但那丝怀疑仍是疯长。
黄昏时分,孟翠桃又雇了马车回来。她双眼红肿,一看便知哭了许久。恰赶上先宁下值,他在门口撞见了刚下车的孟翠桃,不免觉得惊诧:“娘?您这是怎么了?”
孟翠桃摆摆手:“不妨事,你也莫多嘴。”
幼宁回府以后便回了院子里看书,对于孟翠桃的异状,她原本并不打算过问,可喜英却将门口孟翠桃说的话转述给了幼宁。
喜英表面上是她的丫鬟,实际上整个宅院的下人都要听她管教,就连管家都得日日向喜英上报府里的情况。那些事喜英从不与幼宁细说,今天还是头一回,喜英把门口的风吹草动告知幼宁。
“姑娘,这老太太模样瞧着属实不太对劲,奴婢怕另生什么事端,若不然,奴婢叫人去查查那布庄的底细?”
幼宁也在意这所谓的“孟家”究竟是哪一家,便点点头应允着:“也好,也叫咱们放心。”
晚饭时,先宁同双宁两个总是偷偷打量孟翠桃,陆正阳虽不多言,但看那样子也是在意的,夹菜时都有些走神。
孟翠桃自知今天多次失态,若没个正经话搪塞过去,只怕所有人都要挂记好几天。于是她搁下筷子,干脆直言道:“瞧你们一个个贼眉鼠眼的,那就说与你们听听好了。”
“我从前是奴籍,爹娘养不起了,就用二两银子把我卖给了人牙子。也算我运气好,被这家姓孟的人家买下,给孟小姐做贴身丫鬟,后来小姐出嫁,孟家人便给了我恩典,还了我卖身契,准我返乡嫁人去,我就此离开,再未回去过。”
孟翠桃说着,眼眶又开始隐隐发红,但她强忍着,坚持把话说完:“今儿碰到的,是孟家长媳,从前我要叫一声大少奶奶的,没想到阔别多年未见,孟家竟然已经潦倒到这般程度。”
从前养尊处优的大少奶奶变为街边的市侩妇人,家大业大的孟家落魄到只留下一间布庄度日,孟翠桃是受过孟府恩惠的,见此情形感到心酸也是人之常情。
双宁闻言,便放下心来:“原是为了这事,既然如此,往后我们两家也多走动走动,全当是多了个亲戚,也互相照应着。”
“这么说,我也记起来了。”先宁突然说:“从前娘还没有生下双宁幼宁的时候,有一次出门探亲去,就是要去孟府吧?结果还没到了地方,半路上生下了这姐妹俩。”
他笑起来:“冥冥之中自有定数,当年是为了她们才没叫娘见到孟家人,如今也是她们带着娘找到了孟家。”
作者有话说:
幼宁虽说在五月底就被擢升为藏金阁主管,一直到六月头几天才拿到了从五品女官样式的头面宫装,按照宫里规矩,换上新衣以后需亲自到陛下面前谢恩,她就这么着去了御书房。
彼时事端多生,从先太子的仪葬规格、叛臣荣王家属的惩戒大小再到新帝空悬后宫于礼不合,文武百官上奏的折子堆叠起来有小山高。
幼宁本不想多打扰他,想着在门口遥遥一拜就好,却被皇帝召入房内。
他丝毫不避讳的拿起一板写着密密麻麻蝇头小字的奏折示意幼宁来看,语气里还带着尚未褪去的,属于惠王的不屑:“瞧瞧,堂堂中书令,罗元清就写了这么一份奏章,真真是‘满纸荒唐言’!”
奏折是国事,哪怕幼宁并不识字,也不敢多看,她低下头来:“陛下恕罪。”
他将奏折丢掉,瞧见她一副谨小慎微的模样,虽与其他宫人别无二致,但就是觉得有趣。
“你小声告诉朕,你可知中书令是什么?”
幼宁哪清楚朝堂上的大大小小,便轻轻摇了摇头,随后眼神里带着一份求知,那视线轻飘飘的落在了皇帝的身上。
“呵,中书令,自设立以来就是为了帮助帝王处理政事,负责为密奏‘封事’,说是日日与奏章打交道都不为过,却写出那些个混账话来。”
皇帝说着,便忍不住有些感叹:“自孟大人辞官后,也新上任过几位中书令,可惜,皆不及孟大人风采,愚钝至极。”
崔公公在一旁提醒他:“陛下,慎言呐。”
当时皇帝面色不虞的收起话头,后来某日叫他逮住了机会与幼宁独处,幼宁免不得好奇:“陛下,那位孟大人,为何说不得?”
她这话已经算是僭越,但皇帝并不会为了这些事责难她,倒像是对她有此问十分满意一般,便将原委一一阐述起来。
“孟大人本身是无错的,若说是哪里有错,皆在于他挑了个好女婿。”
那是添阳三十一年,也恰好是幼宁出生的那年。时值四月,殿试将近,千名举子进京赶考,还尚未安顿下来,南安郡王柳甑林发动叛乱。
反叛军包围皇城足足十数天,皇城守卫与反叛军对峙数日,但京中兵马娇惯,哪里比得过兵强马壮的反叛军?皇城卫兵节节败退,皇宫险些失守,一直到边疆戍边大将军率军突破重围前来救驾,才算保住了晏家的江山。
三十一年四月末,大理寺查清柳甑林反叛势力余党,时任中书令孟沛甫孟大人的女婿,兵部侍郎李元韬赫然在其列,证据确凿。
李元韬参与叛乱,但因不是主力,只抄斩了本家上上下下十几人,逐李氏旁系出京,五代之内不可为官。
孟大人自知女婿失德,自身亦难服众,便辞官告老还乡。
先帝本就因为叛乱一事对诸臣过度防备,孟大人此等良臣辞官以后,朝堂风气逐渐转变,先帝过度笼权,加上钦天监从中挑唆,朝臣便日益不济起来。
出这事时,皇帝已经七岁,早已记事。他幼时,孟大人帮他指点过功课,因此皇帝始终记着这位老臣。
幼宁便也将孟家记在了心里。
但哪又有这么巧的事,不过是京城里随意碰到一户姓孟的人家,就能与当年的中书令扯上干系么?
幼宁这样开解自己,但那丝怀疑仍是疯长。
黄昏时分,孟翠桃又雇了马车回来。她双眼红肿,一看便知哭了许久。恰赶上先宁下值,他在门口撞见了刚下车的孟翠桃,不免觉得惊诧:“娘?您这是怎么了?”
孟翠桃摆摆手:“不妨事,你也莫多嘴。”
幼宁回府以后便回了院子里看书,对于孟翠桃的异状,她原本并不打算过问,可喜英却将门口孟翠桃说的话转述给了幼宁。
喜英表面上是她的丫鬟,实际上整个宅院的下人都要听她管教,就连管家都得日日向喜英上报府里的情况。那些事喜英从不与幼宁细说,今天还是头一回,喜英把门口的风吹草动告知幼宁。
“姑娘,这老太太模样瞧着属实不太对劲,奴婢怕另生什么事端,若不然,奴婢叫人去查查那布庄的底细?”
幼宁也在意这所谓的“孟家”究竟是哪一家,便点点头应允着:“也好,也叫咱们放心。”
晚饭时,先宁同双宁两个总是偷偷打量孟翠桃,陆正阳虽不多言,但看那样子也是在意的,夹菜时都有些走神。
孟翠桃自知今天多次失态,若没个正经话搪塞过去,只怕所有人都要挂记好几天。于是她搁下筷子,干脆直言道:“瞧你们一个个贼眉鼠眼的,那就说与你们听听好了。”
“我从前是奴籍,爹娘养不起了,就用二两银子把我卖给了人牙子。也算我运气好,被这家姓孟的人家买下,给孟小姐做贴身丫鬟,后来小姐出嫁,孟家人便给了我恩典,还了我卖身契,准我返乡嫁人去,我就此离开,再未回去过。”
孟翠桃说着,眼眶又开始隐隐发红,但她强忍着,坚持把话说完:“今儿碰到的,是孟家长媳,从前我要叫一声大少奶奶的,没想到阔别多年未见,孟家竟然已经潦倒到这般程度。”
从前养尊处优的大少奶奶变为街边的市侩妇人,家大业大的孟家落魄到只留下一间布庄度日,孟翠桃是受过孟府恩惠的,见此情形感到心酸也是人之常情。
双宁闻言,便放下心来:“原是为了这事,既然如此,往后我们两家也多走动走动,全当是多了个亲戚,也互相照应着。”
“这么说,我也记起来了。”先宁突然说:“从前娘还没有生下双宁幼宁的时候,有一次出门探亲去,就是要去孟府吧?结果还没到了地方,半路上生下了这姐妹俩。”
他笑起来:“冥冥之中自有定数,当年是为了她们才没叫娘见到孟家人,如今也是她们带着娘找到了孟家。”
作者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