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纵观历代帝王,短寿者居多。几乎每日都有些难以开解的烦心事,堆积在胸口。
春季担忧凌汛,夏季担忧洪涝,秋季担忧收成,冬季担忧过冬。就这样日日操持,难有不病了的。
崔公公进来换了一个暖和的汤婆子,他抬起眼皮那么一瞧,就瞧见皇帝一副心不在焉的模样。他是打小伺候皇帝的内官,不敢称对皇帝十分了解,但也能猜出一些皇帝的心思来。
这模样,大略是惦记着原先藏金阁那位主儿。
皇帝并不重情欲,多年来对女子避如蛇蝎,从前也叫太后担忧过。毕竟将近而立之年,没有子嗣不说,对赏赐的侍妾也都不碰,难免叫人多想。
一直到他悄悄养着个幼宁姑娘,太后和崔公公那颗悬着的心才掉了下来。
皇帝生而正直,见不得人受苦,想是他觉着女子深陷后宅无宠傍身也是苦,索性修身养性,不愿多纳妾室,一心只等着娶一位可心的人进门。
可他又有那样的野心,登上了帝位。
守好本心,难呐。
“陛下,可需多添点茶水?”崔公公小声问着,唤他回神。
皇帝从神游中清醒过来,再看眼前的奏折,也觉得烦闷难以入眼,干脆站起来,说:“不必,朕想去藏金阁看看,你找人去传唤一声。”
“是。”崔公公一脸了然。
“对了,给曹福说一声,趁早将那炉子丢出去,免得哪天惹出祸端来。”
崔公公脸上堆起了笑意,他又应了一声:“是。”
藏金阁缺了一位主管宫女,幼宁走后,皇帝一纸调令将珠儿从御膳房提到了藏金阁,接了幼宁的位置。
珠儿猜想是幼宁离宫前向皇帝求了情,才给了她这份闲职,如今不必忙碌,每日过的也算快活,她才后知后觉的羡慕起过去的幼宁来。
“就是有些馋嘴,在御膳房里好歹能闻着香味,饿极了偷偷吃些干果也没人在意,这到了藏金阁,连火都不许烤,冷风嗖嗖的往衣服里灌,总不能啃了这些书果腹保暖吧?”珠儿撇着嘴,和小宫女们凑在一起叙话。
宫女们全都捂着嘴笑:“看来珠儿姑姑在御膳房里,日子过的也有滋有味。”
“你还别说,”她喟叹着:“虽说值守的时候又累又困,但细想想,御膳房也确实算是清净的地方。不过,也是陛下还没有广纳后宫,都妃子们多了,是非也就多了。”
她正要讲讲先皇在时,有个宠妃仗着恩宠挤到御膳房要给先皇亲手做羹汤,无端端踹了在一旁备菜的她一脚的故事。
忽然宫门外响起宫人的通报:“曹公公!陛下放了话,稍等要到藏金阁来一趟,您可带着人准备接驾吧!”
珠儿被唬了一跳,她摸着胸口压惊:“我的老天爷呀,早听说陛下来藏金阁来的勤快,果然是这样。我在御膳房粗鄙惯了,可别办事不利落,碍了陛下的眼。”
有个叫新竹的宫女便开解道:“珠儿姑姑,你别慌张。陛下来藏金阁从来用不着咱们伺候,最多就是幼宁姑姑还在时,专点幼宁姑姑帮他沏壶茶喝。”
“幼宁?”珠儿眨眨眼睛,才知道这事。
怪不得幼宁能向陛下求情,把她换到了藏金阁,原来是因为还有这般交情。
没过了多久,皇帝果然来了,他大步流星的向藏金阁内走去,都顾不得叫宫人免礼,还是崔公公出来叫大家平身,众宫人才敢起来。
之后皇帝一直闭门在藏金阁大殿里,不准人进去,珠儿才真切感受到了新竹的意思。
这藏金阁的宫人,可真是当得舒坦。
藏金阁阴冷的厉害,崔公公带了好几个汤婆子,全都压到了皇帝的大氅下面,他叮嘱着:“陛下,殿里没有炭火,冷的厉害,您可千万别嫌累赘,手炉也握着。”
“朕知道,你且下去吧,朕要独处一会儿。”他将崔公公也一并打发了出去。
等所有宫人都退出去以后,整个大殿里只剩下了皇帝一人,他紧绷的脊背便瞬间卸了力,变得颓散起来。
这里似乎还残留着幼宁的味道,也只有在这里,他躁动不安的心才能得到片刻喘息。
边疆将士们苦于寒冬,屡屡上奏望朝堂能多补给粮草冬衣。皇帝在立秋时分明就已经下过旨,要将国库多支用为军饷,另以近边塞之地为中枢向边境输送物资。
三万两白银拨出去,进了将士口袋里的,竟然不剩半数。
舍命守护王朝的边疆战士遭如此欺压,皇帝火从心起,不免怒意泛滥。可恨他刚即位不过一年,根基不稳,就算知道罪魁祸首是哪些,考虑着朝中局势,也不能轻易发作。
“也总不能叫这些佞贼如此畅快。”他握着手炉,双手忍不住收紧:“也总该寻些由头,叫这些人尝尝苦头。”
他尚未登基前,也曾有过这样憋闷的时候。
那时充州遇上了蝗灾,太子领旨前去赈灾,可还没到了地方,他就已经吞掉了大半赈灾款项。回京后,太子迅速着工匠在郊区盖了个庄子,用以养那些不入流的,难以入驻东宫的侍妾,所用的工款,正是当时用以赈灾的灾款。
当时惠王并无实权,就算明白百姓们依然深陷水深火热之中,也只能暗中相助,不能当面揭发太子的错处。
他命人将消息暗中传递到荣王的耳朵里,属意荣王能够插手管管充州。能够踩压太子一脚,荣王哪有好心放过的道理,自然拿着这事在先皇跟前上了好一顿眼药。
可荣王也只是为夺权,充州百姓仍是没有得到实利。
他便一直憋着一股气,始终觉着不够舒坦。
为了叫属下继续在充州开仓赈济,他去了藏金阁放出消息,转身就看到了幼宁,那算是他们第二次会面。
当时幼宁正忙着晒书,依着藏金阁的规矩,到了阳光明媚的好天气,就须得把一些角落里的、平日里开窗也吹拂不到的书拿出来晾晒。
小幼宁累得气喘吁吁,直用袖子擦汗。
“徐徐图之,”她小声给自己打气:“凡事都需徐徐图之,不可操之过急。”
作者有话说:
春季担忧凌汛,夏季担忧洪涝,秋季担忧收成,冬季担忧过冬。就这样日日操持,难有不病了的。
崔公公进来换了一个暖和的汤婆子,他抬起眼皮那么一瞧,就瞧见皇帝一副心不在焉的模样。他是打小伺候皇帝的内官,不敢称对皇帝十分了解,但也能猜出一些皇帝的心思来。
这模样,大略是惦记着原先藏金阁那位主儿。
皇帝并不重情欲,多年来对女子避如蛇蝎,从前也叫太后担忧过。毕竟将近而立之年,没有子嗣不说,对赏赐的侍妾也都不碰,难免叫人多想。
一直到他悄悄养着个幼宁姑娘,太后和崔公公那颗悬着的心才掉了下来。
皇帝生而正直,见不得人受苦,想是他觉着女子深陷后宅无宠傍身也是苦,索性修身养性,不愿多纳妾室,一心只等着娶一位可心的人进门。
可他又有那样的野心,登上了帝位。
守好本心,难呐。
“陛下,可需多添点茶水?”崔公公小声问着,唤他回神。
皇帝从神游中清醒过来,再看眼前的奏折,也觉得烦闷难以入眼,干脆站起来,说:“不必,朕想去藏金阁看看,你找人去传唤一声。”
“是。”崔公公一脸了然。
“对了,给曹福说一声,趁早将那炉子丢出去,免得哪天惹出祸端来。”
崔公公脸上堆起了笑意,他又应了一声:“是。”
藏金阁缺了一位主管宫女,幼宁走后,皇帝一纸调令将珠儿从御膳房提到了藏金阁,接了幼宁的位置。
珠儿猜想是幼宁离宫前向皇帝求了情,才给了她这份闲职,如今不必忙碌,每日过的也算快活,她才后知后觉的羡慕起过去的幼宁来。
“就是有些馋嘴,在御膳房里好歹能闻着香味,饿极了偷偷吃些干果也没人在意,这到了藏金阁,连火都不许烤,冷风嗖嗖的往衣服里灌,总不能啃了这些书果腹保暖吧?”珠儿撇着嘴,和小宫女们凑在一起叙话。
宫女们全都捂着嘴笑:“看来珠儿姑姑在御膳房里,日子过的也有滋有味。”
“你还别说,”她喟叹着:“虽说值守的时候又累又困,但细想想,御膳房也确实算是清净的地方。不过,也是陛下还没有广纳后宫,都妃子们多了,是非也就多了。”
她正要讲讲先皇在时,有个宠妃仗着恩宠挤到御膳房要给先皇亲手做羹汤,无端端踹了在一旁备菜的她一脚的故事。
忽然宫门外响起宫人的通报:“曹公公!陛下放了话,稍等要到藏金阁来一趟,您可带着人准备接驾吧!”
珠儿被唬了一跳,她摸着胸口压惊:“我的老天爷呀,早听说陛下来藏金阁来的勤快,果然是这样。我在御膳房粗鄙惯了,可别办事不利落,碍了陛下的眼。”
有个叫新竹的宫女便开解道:“珠儿姑姑,你别慌张。陛下来藏金阁从来用不着咱们伺候,最多就是幼宁姑姑还在时,专点幼宁姑姑帮他沏壶茶喝。”
“幼宁?”珠儿眨眨眼睛,才知道这事。
怪不得幼宁能向陛下求情,把她换到了藏金阁,原来是因为还有这般交情。
没过了多久,皇帝果然来了,他大步流星的向藏金阁内走去,都顾不得叫宫人免礼,还是崔公公出来叫大家平身,众宫人才敢起来。
之后皇帝一直闭门在藏金阁大殿里,不准人进去,珠儿才真切感受到了新竹的意思。
这藏金阁的宫人,可真是当得舒坦。
藏金阁阴冷的厉害,崔公公带了好几个汤婆子,全都压到了皇帝的大氅下面,他叮嘱着:“陛下,殿里没有炭火,冷的厉害,您可千万别嫌累赘,手炉也握着。”
“朕知道,你且下去吧,朕要独处一会儿。”他将崔公公也一并打发了出去。
等所有宫人都退出去以后,整个大殿里只剩下了皇帝一人,他紧绷的脊背便瞬间卸了力,变得颓散起来。
这里似乎还残留着幼宁的味道,也只有在这里,他躁动不安的心才能得到片刻喘息。
边疆将士们苦于寒冬,屡屡上奏望朝堂能多补给粮草冬衣。皇帝在立秋时分明就已经下过旨,要将国库多支用为军饷,另以近边塞之地为中枢向边境输送物资。
三万两白银拨出去,进了将士口袋里的,竟然不剩半数。
舍命守护王朝的边疆战士遭如此欺压,皇帝火从心起,不免怒意泛滥。可恨他刚即位不过一年,根基不稳,就算知道罪魁祸首是哪些,考虑着朝中局势,也不能轻易发作。
“也总不能叫这些佞贼如此畅快。”他握着手炉,双手忍不住收紧:“也总该寻些由头,叫这些人尝尝苦头。”
他尚未登基前,也曾有过这样憋闷的时候。
那时充州遇上了蝗灾,太子领旨前去赈灾,可还没到了地方,他就已经吞掉了大半赈灾款项。回京后,太子迅速着工匠在郊区盖了个庄子,用以养那些不入流的,难以入驻东宫的侍妾,所用的工款,正是当时用以赈灾的灾款。
当时惠王并无实权,就算明白百姓们依然深陷水深火热之中,也只能暗中相助,不能当面揭发太子的错处。
他命人将消息暗中传递到荣王的耳朵里,属意荣王能够插手管管充州。能够踩压太子一脚,荣王哪有好心放过的道理,自然拿着这事在先皇跟前上了好一顿眼药。
可荣王也只是为夺权,充州百姓仍是没有得到实利。
他便一直憋着一股气,始终觉着不够舒坦。
为了叫属下继续在充州开仓赈济,他去了藏金阁放出消息,转身就看到了幼宁,那算是他们第二次会面。
当时幼宁正忙着晒书,依着藏金阁的规矩,到了阳光明媚的好天气,就须得把一些角落里的、平日里开窗也吹拂不到的书拿出来晾晒。
小幼宁累得气喘吁吁,直用袖子擦汗。
“徐徐图之,”她小声给自己打气:“凡事都需徐徐图之,不可操之过急。”
作者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