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幼宁请了一位教书女先生,先生姓周,祖辈出了许多个状元郎,也是簪缨世家。

  周先生已经三十多岁,她是周氏旁系所出,又是庶女出身,家族对她并不看管严格,是以一直到了如今,周先生仍未婚嫁。

  她算不得十分刻板,可也足够严厉,据说京城许多小姐请她当过教书先生,算是京城贵女中十分难请的名师,幼宁能请到她,也亏了上头有那位的关系。

  这些年来幼宁断断续续学了不少字,又在周先生这从头开始学,不知不觉也能阅读些简单的文章来。

  今晨周先生赶着大冷风过来,手还没有捂热,先掏出一本书给幼宁,声音古井无波:“今天不练写字,学文章。下学以后把今天学的都抄一遍,就当练字了。”

  简单的封面上,只写着两个字:《大学》。翻开第一页,是用蝇头小楷写的正文。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那书极为崭新,幼宁仿佛还能闻到墨香。但这书面上的文字,幼宁并不陌生,藏金阁里就收藏着一本著名书画大师留下的手抄本。

  托槽公公的福,幼宁多少知道这书,是书生的启蒙书,也是得学一辈子的道德经。

  她爱惜的模样落进了周先生的眼里,周先生眼里多了一些缓和的暖意,连带着声音也不再紧绷:“人学学问,得先问清楚自己因何而学,女子学学问更应如此。

  寻常,我只教她们《女训》、《女戒》,别的都不教,她们若是自己看了书或者文章,有看不懂的地方来寻我,我才指点两句。只因她们家里请我过去,并不是想要培养状元郎,不过是想要看懂账本子,会做几句酸诗让人夸一句好才情。

  你请我时,说的是要明智、博学、观天下大事而心有筹谋,所以我扔了那些虚的,将你视作男儿来教,这书,也只是开始。”

  幼宁点头称是:“是,学生记下了。”

  一堂课结束,周先生又披起大氅,冒着外头的寒风匆匆离去,幼宁留她用膳,也被她拒绝,据说是要赶着时间去郊外,看河水如何结冰。

  此人颇具风骨,有种读书人才有的“疯”,有时也叫幼宁羡慕不已。

  周先生走后,她默默抄写着学过的几个段落,回想着这些文字的意思,也渐渐感受到自己灵魂上的充盈。

  打从小时候,她看见先宁在田间地头背着之乎者也,手上蹭满了墨汁,可他眼睛里却不止有枯枝杂草,便叫幼宁觉着向往。

  孟翠桃是识字的,后来她教双宁写字的时候,幼宁就在一边眼巴巴看着,可孟翠桃嫌她碍事,总要把她赶出去。

  而今,她也终于算得上是一个文人。

  喜英忽然掀起帘子进来:“姑娘,二姑娘来看你,现在就在您屋里等着呢。”

  幼宁轻轻搁下毛笔,去洗净了手,才走出书房,回卧房寻双宁。

  “幼宁。”双宁见着她,眼神欣喜起来:“我来找你叙叙话,你忙吗?”

  “姐姐赶得巧,我刚写完了功课,这会儿正闲着呢。”幼宁拉开椅子,坐在她身边。随后她打量起双宁来。

  双宁头上只插了一只桃木簪,样式十分简单,身上再多的首饰,只有一对耳坠子,是裹着玛瑙做的,一丁点大。

  衣服也是旧的,虽说孟翠桃给她挑的都是好的,但也免不了泛黄。那衣衫瞧着也单薄,全靠外面那层毛皮大氅挡风。

  “再过几日,天好些了,咱们姐妹去街上逛逛,也要过年了,须得买些新衣服新首饰。”幼宁说。

  双宁点头应下:“那自然是好的,我日日都有空闲,全听你的。”她打听起来:“我也是晨起才听见他们说你请了夫子,怎么样,功课难不难?”

  “先生还没用心教我呢,我底子差,比起几岁的稚童好不了多少,功课也就留的简单。”

  “我那里倒是有几本书,都不难,瞧着也挺有意思,回头我给你送来?”双宁连忙补了一句:“那书也不旧,我平日里爱看的,想着兴许你也爱看。”

  “好,之后我叫丫鬟去取,省的姐姐多跑一趟。”

  两人属实生疏,就这么硬聊了几句,便实在找不到话能说。双宁低头绞着自己的绢帕,到底难受,问道:“幼宁,你怨我吗?”

  姐妹之间,说到“怨”字总是有些话重。

  双宁体弱,小时候全靠汤药续着命,家里常年都是煎药的苦味,许是从阎王爷手里抢了女儿回来,孟翠桃对双宁总是偏爱。

  甚至先宁身为长子,有时都比不过双宁的地位,更莫说幼宁。

  双宁自己从未因此娇纵,哪怕只比幼宁大了几刻钟,她也将自己视作姐姐,得到了新床,她要拉着幼宁一起睡,买了新衣服也要和幼宁一起穿,幼宁少有的几次盘的好看的发髻,也是双宁央求着孟翠桃耽误了些时间梳起来的。

  说到底,幼宁被冷落,并不是因为双宁的缘故,双宁只是恰好得到了过分的疼爱而已。

  “说什么呢,我怎么会怨你呢。”幼宁微笑起来,十分释然:“我也不是因为你才非得进宫的,而且宫里……其实仔细想想,比从前在家里还舒坦一些。”

  “这个家,人人都对不住你。”双宁说着,眼泪便掉了出来,她强撑着没有大哭出来,用手里的帕子擦掉了自己的眼泪,强撑着说:“我还以为,再也见不着你了。”

  幼宁并没有与她共情,只说:“若人人都计较得失,这日子还怎么过呢?双宁,”她像幼时那样叫她:“我在宫里的时候,常常会想如今的你是什么样的。可我见了你就知道,我过去猜想的都是错的,我有难熬的时候,你心里却是一直不好过,你我之间,没有谁真正过的舒坦,又哪里来的怨怼?”

作者有话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