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小夏子回宫时,天空已经被夜幕覆盖,皇宫亮起烛光,混迹在万家灯火中,宛如一轮月亮。
陛下果然还在御书房里,外出一次积了不少庶务,到了这个时辰,还有大臣留在御书房与陛下共商国事,商议了许久,都没有拿出让陛下满意的说法来。
小夏子一眼就看到了守在门口的崔公公,连忙小跑着凑到他身边:“公公,小的已把事情都办妥了,向您复命。”
能交涉到礼部出面搭建军帐,自然不止小夏子一人的功劳,是以崔公公一早就知道他们在外面是如何办事的。
他也欣慰:“做的不错,回头自是有赏的。”
小夏子才咧嘴笑了一下,就忽然想起了正事,又将这喜意收敛起来,压低声音与崔公公说:“公公,小的今儿还遇到一件稀奇事。那晌午坐在宫外的考生,原是咱们幼宁姑姑的亲人,后来得了空,他还找小的打听消息呢。”
“哦?”崔公公也神情一变:“竟然是幼宁姑姑么……此事你莫要声张,待咱家先启禀陛下。”
“是,这事自然不能乱说。”小夏子喏喏应着。
去年新帝即位后,第一件事就是免除先帝命灯宫女殉葬的旨意,并安排她们逐次出宫去。唯有幼宁姑姑满脸愁容,因与家中亲人失散不愿离宫。
如今若当真是幼宁的亲人进京寻亲还好,若是什么人心怀不轨,贪图姑姑在宫中的威望以谋求私利,消息传到幼宁姑姑的耳朵里,难免叫她寒心。
崔公公是知情人,自然多几层考量。明白小夏子不是爱传扬的性子,简单叮嘱了两句以后,他就安排小夏子提前休沐,将人打发走了。
等到皇帝议事结束,崔公公进书房内帮皇帝添茶,这才趁着无人的空档,向他禀报了此事:“陛下,先前小夏子已经回宫答复过了,安排没有歇脚处的考生在城外搭了帐子,还有官兵把守着。”
皇帝紧绷的脸终于轻松了一些:“如此甚好,也送些炭火过去,免得病了影响考试。”
“是。”
见他还一副有话要说的模样,皇帝直接开口问道:“怎么?还有别的事端?”
崔公公眉头皱着,一副挂心的模样:“也亏得小夏子多说了一句……说晌午那位考生,在打探幼宁姑姑的消息,自称是姑姑的家里人。陛下,您看这?”
皇帝的眉头,便瞬间皱了起来。
他与幼宁相识多年,她从未提起过她的家里人,但是看她模样,对于家中亲人并不挂怀。
放宫女出宫那天,幼宁冒着违逆圣意被发落的风险,脊背挺的笔直,僵僵的跪在地上。
“求圣上恩典,奴婢自入宫后并未与家中联络,如今家中是何境况,奴婢一无所知,更无从知晓亲人如今身在何处,还请陛下开恩,准许奴婢留在宫里。”
看着是个犟性子,眼神又脆弱的让他心里发软。像一只绒毛松软的小羊羔,虚张声势的顶着脑袋,不许旁人轻易靠近。
不难想到她入宫之前,过的也并不快活,所谓的“家人”,于幼宁而言究竟是牵绊还是牢笼,也只有那小妮子心里头才清楚。
“若她当真有个能金榜题目的亲人,也是好事。”皇帝这样思忖着,又感到为难:“只怕幼宁自己并不愿意认亲。”
崔公公当即明白了他的意思,跟着劝道:“姑姑是聪慧人,若那位大人当真找来,陛下就将这利害关系说给幼宁姑姑听,她定能懂陛下的心意。”
“也罢,此事便先不告知幼宁,日后朕再与她细说。”他惦记起了幼宁,又多问了一句:“她今日如何?是否忙碌。”
陛下看重幼宁姑姑,崔公公身为皇帝身边头一位的大太监,自然也得机灵些。所以幼宁每日的情况,他都会暗中打探清楚,有需要时向皇帝汇报。
今日也是如此,但他略显惭愧的低着头:“回陛下,姑姑一早就托御膳房的珠儿告了假,想必是身子不太爽利。”
皇帝闻言,沉默良久。
许久之后,他摆了摆手:“下去吧。”
他是天子,一国之君。在百姓眼里,他甚至可以一手遮天,全天下都得受他号令。
可唯有他坐在冰冷的龙椅上,才知道原来贵为天子也处处掣肘。
她像是病了,只需他一声令下,就会有宫中最好的太医前去医治,吃穿用度,也都能换成最好的供她休养……
可他不能。
无能至此。
幼宁被珠儿叫醒,额头上还有一层冷汗,模样属实可怜。
珠儿帮她拿了些热粥过来,拿起帕子帮她擦脸:“前些日子可不见你如此难熬,我看你呀,也到太医院去看一趟,抓几幅药回来,驱驱寒气。”
幼宁已经从痛疼中缓和过来,虽说腹部仍然感到冰冷,但一碗热粥下了肚,也渐渐感受到暖意。她露出一个憔悴的笑容:“快要入冬了,天寒地冻的,难免受寒。你今天为了我来回跑动,倒是辛苦极了。”
“这是哪里来的客套话。”珠儿混不在意:“若哪日我也病了,难道你就能不管我不成?”
“呸,别说这些不吉利的话。”
珠儿又将空碗收起来:“好,我也不说那些虚话,我在外边还烧了水,你多瞧着点,别让烧干了。”
她又匆匆离去,幼宁强撑着坐起来,听着外面水壶的动静。柴火并不旺,水壶一直嗡嗡的响,就是迟迟不肯烧开。
温吞吞的,就如她这个人一样,一直被架在火上烤,却始终等不到沸腾的时候,只能任由自己被耗空。
“喵呜~”
她倏地从自怨自艾中回神,惊讶的望向窗外。
即便是宫里也免不了有老鼠,所以宫里一直养着一些膘肥体壮的大花猫,但到了夜间,宫人就会把这些猫统一捉到笼子里。
这个时辰,是不该有猫的。
她带着一丝期待与疑惑,缓缓靠近窗口。
透过薄弱的烛光,果然看到了男人高大的身形,像是整个人都裹到了斗篷里,黑乎乎一片。
陛下果然还在御书房里,外出一次积了不少庶务,到了这个时辰,还有大臣留在御书房与陛下共商国事,商议了许久,都没有拿出让陛下满意的说法来。
小夏子一眼就看到了守在门口的崔公公,连忙小跑着凑到他身边:“公公,小的已把事情都办妥了,向您复命。”
能交涉到礼部出面搭建军帐,自然不止小夏子一人的功劳,是以崔公公一早就知道他们在外面是如何办事的。
他也欣慰:“做的不错,回头自是有赏的。”
小夏子才咧嘴笑了一下,就忽然想起了正事,又将这喜意收敛起来,压低声音与崔公公说:“公公,小的今儿还遇到一件稀奇事。那晌午坐在宫外的考生,原是咱们幼宁姑姑的亲人,后来得了空,他还找小的打听消息呢。”
“哦?”崔公公也神情一变:“竟然是幼宁姑姑么……此事你莫要声张,待咱家先启禀陛下。”
“是,这事自然不能乱说。”小夏子喏喏应着。
去年新帝即位后,第一件事就是免除先帝命灯宫女殉葬的旨意,并安排她们逐次出宫去。唯有幼宁姑姑满脸愁容,因与家中亲人失散不愿离宫。
如今若当真是幼宁的亲人进京寻亲还好,若是什么人心怀不轨,贪图姑姑在宫中的威望以谋求私利,消息传到幼宁姑姑的耳朵里,难免叫她寒心。
崔公公是知情人,自然多几层考量。明白小夏子不是爱传扬的性子,简单叮嘱了两句以后,他就安排小夏子提前休沐,将人打发走了。
等到皇帝议事结束,崔公公进书房内帮皇帝添茶,这才趁着无人的空档,向他禀报了此事:“陛下,先前小夏子已经回宫答复过了,安排没有歇脚处的考生在城外搭了帐子,还有官兵把守着。”
皇帝紧绷的脸终于轻松了一些:“如此甚好,也送些炭火过去,免得病了影响考试。”
“是。”
见他还一副有话要说的模样,皇帝直接开口问道:“怎么?还有别的事端?”
崔公公眉头皱着,一副挂心的模样:“也亏得小夏子多说了一句……说晌午那位考生,在打探幼宁姑姑的消息,自称是姑姑的家里人。陛下,您看这?”
皇帝的眉头,便瞬间皱了起来。
他与幼宁相识多年,她从未提起过她的家里人,但是看她模样,对于家中亲人并不挂怀。
放宫女出宫那天,幼宁冒着违逆圣意被发落的风险,脊背挺的笔直,僵僵的跪在地上。
“求圣上恩典,奴婢自入宫后并未与家中联络,如今家中是何境况,奴婢一无所知,更无从知晓亲人如今身在何处,还请陛下开恩,准许奴婢留在宫里。”
看着是个犟性子,眼神又脆弱的让他心里发软。像一只绒毛松软的小羊羔,虚张声势的顶着脑袋,不许旁人轻易靠近。
不难想到她入宫之前,过的也并不快活,所谓的“家人”,于幼宁而言究竟是牵绊还是牢笼,也只有那小妮子心里头才清楚。
“若她当真有个能金榜题目的亲人,也是好事。”皇帝这样思忖着,又感到为难:“只怕幼宁自己并不愿意认亲。”
崔公公当即明白了他的意思,跟着劝道:“姑姑是聪慧人,若那位大人当真找来,陛下就将这利害关系说给幼宁姑姑听,她定能懂陛下的心意。”
“也罢,此事便先不告知幼宁,日后朕再与她细说。”他惦记起了幼宁,又多问了一句:“她今日如何?是否忙碌。”
陛下看重幼宁姑姑,崔公公身为皇帝身边头一位的大太监,自然也得机灵些。所以幼宁每日的情况,他都会暗中打探清楚,有需要时向皇帝汇报。
今日也是如此,但他略显惭愧的低着头:“回陛下,姑姑一早就托御膳房的珠儿告了假,想必是身子不太爽利。”
皇帝闻言,沉默良久。
许久之后,他摆了摆手:“下去吧。”
他是天子,一国之君。在百姓眼里,他甚至可以一手遮天,全天下都得受他号令。
可唯有他坐在冰冷的龙椅上,才知道原来贵为天子也处处掣肘。
她像是病了,只需他一声令下,就会有宫中最好的太医前去医治,吃穿用度,也都能换成最好的供她休养……
可他不能。
无能至此。
幼宁被珠儿叫醒,额头上还有一层冷汗,模样属实可怜。
珠儿帮她拿了些热粥过来,拿起帕子帮她擦脸:“前些日子可不见你如此难熬,我看你呀,也到太医院去看一趟,抓几幅药回来,驱驱寒气。”
幼宁已经从痛疼中缓和过来,虽说腹部仍然感到冰冷,但一碗热粥下了肚,也渐渐感受到暖意。她露出一个憔悴的笑容:“快要入冬了,天寒地冻的,难免受寒。你今天为了我来回跑动,倒是辛苦极了。”
“这是哪里来的客套话。”珠儿混不在意:“若哪日我也病了,难道你就能不管我不成?”
“呸,别说这些不吉利的话。”
珠儿又将空碗收起来:“好,我也不说那些虚话,我在外边还烧了水,你多瞧着点,别让烧干了。”
她又匆匆离去,幼宁强撑着坐起来,听着外面水壶的动静。柴火并不旺,水壶一直嗡嗡的响,就是迟迟不肯烧开。
温吞吞的,就如她这个人一样,一直被架在火上烤,却始终等不到沸腾的时候,只能任由自己被耗空。
“喵呜~”
她倏地从自怨自艾中回神,惊讶的望向窗外。
即便是宫里也免不了有老鼠,所以宫里一直养着一些膘肥体壮的大花猫,但到了夜间,宫人就会把这些猫统一捉到笼子里。
这个时辰,是不该有猫的。
她带着一丝期待与疑惑,缓缓靠近窗口。
透过薄弱的烛光,果然看到了男人高大的身形,像是整个人都裹到了斗篷里,黑乎乎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