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口诛笔伐

  南晏大朝会每月三次,贺喜和陈苏来的很巧,翌日便赶上了月中朝会。

  文武群臣列站两旁,清晨的朝阳照彻天地之间,为鎏金殿内外都镀上一层圣光。

  景帝端坐在龙椅上,面色愉悦,对旁边的孙金吩咐了一声,孙金躬身会意,然后清了清嗓子,声音响彻:“宣大晋使者入朝觐见!”

  贺喜面色沉如静水,看不出波澜。大晋议和的条款在他手中握着,一旦递上去必然在南晏朝堂中掀起一番风雨。

  不过贺喜是跟着关擎征战南北过的,这点小场面吓不住他。贺喜笑了笑,转头看向陈苏轻声问道:“陈副使,紧张吗?”

  陈苏听见贺喜问他,眉眼弯弯,对贺喜道:“还真有一点。”

  贺喜看着陈苏的紧张真也就有这么一点,便放心下来。

  早在苏钰祖父父辈时,天下除了南晏北雁,还有许多其他的小国。南晏与北雁那时还无法占据整个中原,因此使节往来是常事。

  各国之间交战,彼此是世仇。因此即便是和谈,来访的使节也要受别国忧国忧民的大臣一番口诛笔伐。

  贺喜和陈苏能够被礼遇,一是幽都军的名声大噪,对南晏仍有威慑,二是大晋主动与南晏和谈,搔到了朝堂诸公的雅处。

  可今日,贺喜将和谈的文书递上去,景帝和朝臣看完了条款之后,那些礼遇也就一道收回去了。

  贺喜久经修罗场,自然不紧张,反而想当淡定。北雁的刘晟是个阴毒小人,他尚且能够脱身。

  南晏的苏钰就算是抛掉原来的旧交情,那也是堂堂正正的君子,就算是景帝震怒,苏钰也不会斩来使。

  况且,关擎来时已经说过,就算那景帝是半个刘平,也断然不敢此时贸然与大晋结梁子。毕竟中州本就应该归属大晋,如今去讨要而不是直觉兵出南下,就已经是占了理。南晏断不会这样糊涂,这个哑巴亏,他只能吃。

  贺喜和陈苏一前一后,阔步于南晏朝臣之间,对景帝施施然行一礼,然后将文书递到了孙金手中。

  孙金一路小跑,回到景帝身边。景帝和颜悦色道:“念。”

  孙金点头,恭敬的将卷轴伸开,大略的看了一眼上面的内容,登时脸色就变了。

  景帝等了好大会都听不见孙金出声,没好气的催促道:“你今天是怎么了?磨磨蹭蹭。”

  孙金不敢再耽搁,清了清嗓子,将上面的内容念了出来。

  “大晋自建国以来与南晏无甚相交,而南晏趁大晋收复降国之时,趁不备而北上取淮河,中州。大晋乃好和平大国,不欲南下攻城。大晋皇帝仁慈。贵国即时归还中州,淮河境,大晋愿与贵国和平往来.....”

  景帝听到这里,脸已经快要耷拉到地上,但还要端着仪容。他将怒火从鼻腔里撒出来,烫的眼睛发红,一抬手便制止了孙金。他刚才还奇怪一贯雷厉风行的孙金怎么今日如此优柔,原来如此。

  下面的南晏朝臣自然也是一个字也不敢吭,都等着皇帝发话。

  苏钰在下面听到关擎要威逼南晏收回中州和淮河,指尖都在发颤。他不生气也不恼怒,这本就是朝堂中的勾心斗角,波谲云诡。

  可他担心的是南晏会不会真的被关擎的威势吓到,而将千万将士拼死攻下的淮河与中州拱手让人。

  苏钰对自己做的大部分事情都心中有成算,所以他做大部分决定时都很笃定。诸如兵出淮河,下中州。他都觉得自己能够胜出。

  事实确实证明他是对的,但是他却还是没有参透人心。就想关擎如今从背后给他捅一记软刀子,他根本就没有还手之力。

  他隐约觉得自己大概是要败了。

  按照临衍的性格,这样傲慢的和谈本应该被他直接严词否决。

  但是此次他强压下怒火,没有发作,反而绕过了苏钰和韩礼,问了沈娴辞和陈威。

  诸如沈娴辞这样爱惜羽毛的人自然不会上来就劝皇帝答应大晋的条款,而陈威给人当惯了枪的,此时上来就将矛头对准了苏钰和韩礼。斥责他们出师不义,给人落下话柄。

  韩礼还分辨了几句,苏钰却一字不说。

  他简直懒得和陈威这样的莽夫多费口舌,景帝不问他和韩礼,转而问沈娴辞和陈威,其中的意味不言自明。

  朝臣们也都是迎风而倒的墙头草,嗅到了皇帝的意思,便铺天盖地的将一众的原由都推到了韩礼和苏钰身上。甚至有人将纪英与韩嫣的婚事拿出来说道。

  苏钰憋着一口气在胸口,日日夜夜殚精竭虑,为国为民任劳任怨。而今好不容易有了能够攻入中原的曙光。这些鼠目寸光的人因为一张意向的和谈书,就能在来使面前拼命的诋毁曾经血战沙场的肱骨之臣。

  苏钰只觉得心寒。

  贺喜实在没想到,南晏的朝堂竟是这样一番光景。本等着唇枪舌剑与南晏的朝臣斗上几个来回,如今却被惊的哑口无言。

  一个朝代的气数尽了就是尽了,根本不是一两个人挑大梁就能苟延残喘的。贺喜终于明白关擎的那一句“让他看看清楚”是什么意思了。

  所有人都在担心大晋真的出兵南下,到时候保不住自己在金陵的一亩三分地,却无人想着边境的“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苏钰抬眼看向临衍,目光穿过人群,穿过富裕油腻的嘴脸,穿过落井下石,穿过人人自危。静静的与临衍对视着。

  不可仰面视君的礼数此时已经约束不了苏钰,他只想问一个答案。

  可惜临衍没有给他答案,他能做的只是抬手,制止了下面的内讧,和对本应该被歌功颂德的人口诛笔伐,落井下石的荒唐局。

  怒气消下去,就只剩下无尽的疲惫,却还要强打着精神周旋一番。

  周旋到最后,剩一句“容后再议”便潦草收场。

  苏钰觉得此时自己应该笑出来,或者大哭一场。但是都没有。

  他理解临衍,他背负着一个国家的重担,他能够保住南晏,便还能成以为守成之君。来日里,青史上无功无过,不褒不贬。

  若是他任由着苏钰去一展抱负,与大晋一较高下,或许他就会葬送掉整个国家。

  他不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