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一见如故
我想起刚开学那会儿,顾辰上课也戴口罩,所有人都以为他感冒传染,可我却在他摘口罩喝水的时候,看到他明显红肿的脸颊。
那时我又蠢又莽,非要问出个前因后果,顾辰不会说谎,只会沉默。
人的情绪主要还是通过面部肌肉表达,如果只能看到眼睛的话,十有八九分辨不出真实情绪,但我却轻易读懂了他眼神里的疏离,冷漠到我不敢再跟他讲一句话。
时至今日,我偶尔还会觉得,他一直都很嫌弃我,就是怕我伤心难过,才憋着实话不肯说。
其实我对他的第一印象非常好。
他坐在我身边的位置上,我们刚认识几个小时,却好像已经有三年五载那么长,我对他喋喋不休谈笑自若,可谓一见如故,却又不是这么回事。
我对他这个人,从一开始就有种特殊的好感。
正所谓伸手不打笑脸人,对我无缘无故的自来熟,顾辰表面上并不会表现出直白的嫌弃和厌恶,我把这种礼貌错认成了友情的信号,很早就把他当作自己的朋友。
在他面前,我没有保持好与我们认识时间相互匹配的分寸,不对等的关系必然不能长久,他受不了我刻薄的追问,而我以为,那只是应有的关心。
上半个学年,班里一共分组五次,五分之三的概率我们会在一起,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不可避免,我们顺其自然冰释前嫌。
尤其寒假的时候,在火锅店里,他一脸纠结地告诉我,他以为我很讨厌他,那时我就更加肯定,他对我的冷漠和疏离认真做过反思,他早就不怪我了,甚至可能逆转过来,他倒有些愧疚和歉意。
我抱着一腔真诚和满腹安慰线上找他聊天,结果聊得驴唇不对马嘴,顾辰根本不记得他挑起的一场冷战,也不记得我问过他脸上的伤,遑论愧疚和歉意。
他只是觉得我每次都不拿正眼看他,大概是听说了他家里的事,跟所有人都一样。
他原本也不怎么在意的,但我主动借给他笔记抄,所以冷嘲热讽了一句。
“我还以为,你很讨厌我。”
——这是冷嘲热讽?这是冷嘲热讽!
很久以后,我才明白,我只是习惯性地,把心目中的形象加诸其身。
譬如认定顾辰是个谦虚谨慎的人,但真实的他偏偏并不如此。又如我总是把他不冷不热的语气归结为温和隽逸,而那种没撩没乱的神色在我看来也非常平易近人。
即便此后所有人对他的评价都是冷冷清清寡言少语,我也觉得他有问必答不说废话是个很有魅力的闪光点。
还是那句话,我对他这个人,从一开始就有种特殊的好感,有一场神瑛侍者给绛珠仙草浇过水那样的缘分。
那年寒假,父亲说单位团建,旅游景点就选在临市古镇,他想带我们娘俩一起去。
其实我们一家三口都不热衷于此,以往只有暑假的时候才会策划旅游,父亲总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哪怕走得再远也要如期归家。
子孙辈思想不如家里的老人,爷爷奶奶虽然不愿住居民楼,但“胸襟宽广,心怀天下”,前年还偷摸着跟团去西藏纳木错,坐上火车才打电话过来,高高兴兴地表示:再见了儿子,我们就要去远航!
俩人统共走了半个多月,父亲恨不得每天联系二十四次。小老头儿小老太太回来之后,乖生生坐在亲儿子面前,听他谈了整整两个小时,开家长会似的,爷爷被训成了孙子。
父亲说在这一点上他俩远不如姥姥姥爷省心:姥爷养鱼,姥姥养鸟;姥爷喂猫,姥姥喂狗;要么猫吃鱼,要么狗逗鸟。自然循环,内部消化,压根儿不必去外头找乐子。
我记得最清的是,古镇举办了一场难得一见的非遗节目,正是我心心念念的打铁花,滚烫的铁汁抛向半空,表演师傅扬起花棒一击即中,璀璨的焰火纷纷流散,四处溅落,满城火树银花,犹像落日熔金。
我在父亲帮助之下爬上了高处的大理石台,他和母亲站在我前面的平地上,现在我比他们都要高出半个身子。
这个地方观赏视角绝佳,我忍不住端起手机,全程拍照记录。可我还没忘记早上那场赌气,父亲说我昨晚那副德行太差劲,别人家孩子能歌善舞,最不济也笑得跟花一样,就我学啥啥不行,吃饭第一名。
这又不是他第一次嫌我丢脸,怎么想就怎么说呗,我跟他商议要不把我卖了,领别人家的孩子回来。
父亲喝了点酒,有些醉态,非常生气地叫我不要整天嬉皮笑脸,态度不端行为不正,像什么样子。
我背过身去,两只手胡乱抹脸,羞耻心决不允许我在人前掉泪,嬉皮笑脸就是疏导自己最好的办法。
父亲这辈子风光无限,而我就是那个不起眼但意义重大的瑕疵,没为他锦上添花不说,还净让人背地里笑话,富不过三代,我家将来绝对是个典例。
我以为这不是什么丢脸的大事,生活不就是笑笑别人,再被别人笑笑吗,可我爹说我嬉皮笑脸,一点也不像话。
我站在大理石上,看到一簇簇绽放的花火,明明好景就摆在眼前,我却非要透过手机滤镜欣赏拍照,为了纪念而去纪念,确实虚伪。
我别扭地踢了踢脚下的小石子,觉得大人更虚伪,而且记性也不怎么好,父亲只是中午叫我吃了顿饭,我屁颠屁颠跟了过去,他就理所当然地忘掉了我们之间的对话,好像什么事也没发生过,不再提半个字。
小石子皮得很,一不小心蹦到了父亲领子里。
我的脚不承认这和它有半毛钱关系。
父亲摸了摸后颈,扭过头来看我一眼,暖色光影在他的脸颊上层层晕开,似乎有种名为柔和的神色随之浮现,并且越来越清晰。
“站累了?”
我朝他伸出了胳膊,他把我抱了下去。
然后我们去附近的小店里吃宵夜。
那时我又蠢又莽,非要问出个前因后果,顾辰不会说谎,只会沉默。
人的情绪主要还是通过面部肌肉表达,如果只能看到眼睛的话,十有八九分辨不出真实情绪,但我却轻易读懂了他眼神里的疏离,冷漠到我不敢再跟他讲一句话。
时至今日,我偶尔还会觉得,他一直都很嫌弃我,就是怕我伤心难过,才憋着实话不肯说。
其实我对他的第一印象非常好。
他坐在我身边的位置上,我们刚认识几个小时,却好像已经有三年五载那么长,我对他喋喋不休谈笑自若,可谓一见如故,却又不是这么回事。
我对他这个人,从一开始就有种特殊的好感。
正所谓伸手不打笑脸人,对我无缘无故的自来熟,顾辰表面上并不会表现出直白的嫌弃和厌恶,我把这种礼貌错认成了友情的信号,很早就把他当作自己的朋友。
在他面前,我没有保持好与我们认识时间相互匹配的分寸,不对等的关系必然不能长久,他受不了我刻薄的追问,而我以为,那只是应有的关心。
上半个学年,班里一共分组五次,五分之三的概率我们会在一起,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不可避免,我们顺其自然冰释前嫌。
尤其寒假的时候,在火锅店里,他一脸纠结地告诉我,他以为我很讨厌他,那时我就更加肯定,他对我的冷漠和疏离认真做过反思,他早就不怪我了,甚至可能逆转过来,他倒有些愧疚和歉意。
我抱着一腔真诚和满腹安慰线上找他聊天,结果聊得驴唇不对马嘴,顾辰根本不记得他挑起的一场冷战,也不记得我问过他脸上的伤,遑论愧疚和歉意。
他只是觉得我每次都不拿正眼看他,大概是听说了他家里的事,跟所有人都一样。
他原本也不怎么在意的,但我主动借给他笔记抄,所以冷嘲热讽了一句。
“我还以为,你很讨厌我。”
——这是冷嘲热讽?这是冷嘲热讽!
很久以后,我才明白,我只是习惯性地,把心目中的形象加诸其身。
譬如认定顾辰是个谦虚谨慎的人,但真实的他偏偏并不如此。又如我总是把他不冷不热的语气归结为温和隽逸,而那种没撩没乱的神色在我看来也非常平易近人。
即便此后所有人对他的评价都是冷冷清清寡言少语,我也觉得他有问必答不说废话是个很有魅力的闪光点。
还是那句话,我对他这个人,从一开始就有种特殊的好感,有一场神瑛侍者给绛珠仙草浇过水那样的缘分。
那年寒假,父亲说单位团建,旅游景点就选在临市古镇,他想带我们娘俩一起去。
其实我们一家三口都不热衷于此,以往只有暑假的时候才会策划旅游,父亲总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哪怕走得再远也要如期归家。
子孙辈思想不如家里的老人,爷爷奶奶虽然不愿住居民楼,但“胸襟宽广,心怀天下”,前年还偷摸着跟团去西藏纳木错,坐上火车才打电话过来,高高兴兴地表示:再见了儿子,我们就要去远航!
俩人统共走了半个多月,父亲恨不得每天联系二十四次。小老头儿小老太太回来之后,乖生生坐在亲儿子面前,听他谈了整整两个小时,开家长会似的,爷爷被训成了孙子。
父亲说在这一点上他俩远不如姥姥姥爷省心:姥爷养鱼,姥姥养鸟;姥爷喂猫,姥姥喂狗;要么猫吃鱼,要么狗逗鸟。自然循环,内部消化,压根儿不必去外头找乐子。
我记得最清的是,古镇举办了一场难得一见的非遗节目,正是我心心念念的打铁花,滚烫的铁汁抛向半空,表演师傅扬起花棒一击即中,璀璨的焰火纷纷流散,四处溅落,满城火树银花,犹像落日熔金。
我在父亲帮助之下爬上了高处的大理石台,他和母亲站在我前面的平地上,现在我比他们都要高出半个身子。
这个地方观赏视角绝佳,我忍不住端起手机,全程拍照记录。可我还没忘记早上那场赌气,父亲说我昨晚那副德行太差劲,别人家孩子能歌善舞,最不济也笑得跟花一样,就我学啥啥不行,吃饭第一名。
这又不是他第一次嫌我丢脸,怎么想就怎么说呗,我跟他商议要不把我卖了,领别人家的孩子回来。
父亲喝了点酒,有些醉态,非常生气地叫我不要整天嬉皮笑脸,态度不端行为不正,像什么样子。
我背过身去,两只手胡乱抹脸,羞耻心决不允许我在人前掉泪,嬉皮笑脸就是疏导自己最好的办法。
父亲这辈子风光无限,而我就是那个不起眼但意义重大的瑕疵,没为他锦上添花不说,还净让人背地里笑话,富不过三代,我家将来绝对是个典例。
我以为这不是什么丢脸的大事,生活不就是笑笑别人,再被别人笑笑吗,可我爹说我嬉皮笑脸,一点也不像话。
我站在大理石上,看到一簇簇绽放的花火,明明好景就摆在眼前,我却非要透过手机滤镜欣赏拍照,为了纪念而去纪念,确实虚伪。
我别扭地踢了踢脚下的小石子,觉得大人更虚伪,而且记性也不怎么好,父亲只是中午叫我吃了顿饭,我屁颠屁颠跟了过去,他就理所当然地忘掉了我们之间的对话,好像什么事也没发生过,不再提半个字。
小石子皮得很,一不小心蹦到了父亲领子里。
我的脚不承认这和它有半毛钱关系。
父亲摸了摸后颈,扭过头来看我一眼,暖色光影在他的脸颊上层层晕开,似乎有种名为柔和的神色随之浮现,并且越来越清晰。
“站累了?”
我朝他伸出了胳膊,他把我抱了下去。
然后我们去附近的小店里吃宵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