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红颜薄命
陈后主的红颜祸水张贵妃张丽华最终被晋王杨广斩杀于青溪中,杀张丽华还是我极力建议的:“你看看她那长得妖精模样,留下来迟早是个祸患,她能够搞垮陈后主,说明他是祸水,须知政权往往是从女人手里溜出去的。”
其实,我说的这一番话,是妇孺皆知的小算盘,我没有得到,别人也休想得到;别人若想得到,对不起,我靠。
张丽华最后的遗言是:“既然我这么漂亮都不入尔等法眼,求而不得,弃而不舍,得而不惜——有些是遗憾,有些是犯贱,我很遗憾,我厌倦了你们男人,我死后不能和男人葬在一起,包括我的宝宝陈叔宝,我要独享单间。”
最终,张丽华葬于秦淮,也是了却死者落叶归根的遗愿吧。
后来,那口枯井被我们隆重而且诚挚地称为“胭脂井”,名副其实啊。
韩擒虎平陈之战,以500将士突袭成功,立下首功,也为晋王杨广挣足了面子。
有诗为证:
擒虎戈矛满六宫,
春花无树不秋风。
仓皇益见多情处,
同穴甘心赴井中。
我们大胜回朝,韩擒虎封为万户公,我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没有苦劳也有疲劳,反正出去打了胜仗,没有死在异国他乡,手脚齐全地回来,咱是老实巴交的老李家后人,没有什么生活作风问题,理应官升一级吧。
岐州刺史的职位已经空缺,杨坚老大朱红一批,我带着全家走马上任了,这时候我已经25岁,大女儿6岁,大儿子李建成两岁,天天帮我去打酱油,老婆正怀第三胎。
我们国家统一了,人人都在升官发财,而我呢,升了小官,发点小财,家里多添了几口人,无非是餐桌周围多了几声婴幼儿的撒娇声和啼哭声,太阳没变,还是照常升起。
我的方向在哪儿呢?
我的前途呢,我的希望呢,寄希望下一代,还是自己这一代?
我彷徨,我迷茫,我无奈,我抓耳挠腮,经过几次几近崩溃的心理折磨之后,二儿子李世民出生了,他让我的心理得到了平衡,因为我老李家香火更旺了,我知道以后的以后不再是我一个人在战斗,而是几个人在战斗。
我记得很清楚二儿子的诞辰:公元599年1月23日。
老婆大人窦氏除了具有深谋远虑的眼光之外,还有一个最大的功劳:生了四个儿子。
老大:李建成。
老二:李世民。
老三:李玄霸。
老四:李元吉。
看着儿子们一天天长大成人,我却变得沉默寡言起来,属于自闭症的范畴,幸好老婆大人在身旁天天开导:“相公,你越来越成熟了,即使你有满脸的五线谱,但是你每天以45度角仰望天空的神情,在我看来,你简直帅呆了。”
不管老婆是损我还是夸我,也不能对老婆发脾气,第一,生气伤神,第二,打骂老婆不是我的作风,老婆就是一个可以在我的世界里走来走去的人。
由于我现在是一个地方官,也掌管了能够吃上皇粮的几百号人,往大了讲,我一个市委书记就是地方上几十万人的父母官。
然而,我这种悠闲的过着天高皇帝远的生活却被几句民谣给打破了。
连孩童都会吟唱:
杨花落,梨花开,
唐军一到乐开怀;
扫尽杨花落,
天子季无头。
这首民谣言简意赅,三岁孩童都知晓杨家完蛋了,李家将能取而代之。
我手下不过几百号人,能与大隋国军队抗衡吗?
老婆大人看着嗷嗷待哺的小儿子,语重心长地说:“为了几个儿子的性命,为了以后的荣华富贵,咱们必须以退为进,趁早把兵符交上去,保命要紧,惹不起就躲啊。”
真是听君一席话,省我十本书。
兵符交给国家之后,事儿却没完没了。
天下李姓千千万,到底是谁散布这个谣言呢?
隋朝的大臣们向隋文帝建议,杀尽天下李姓人,在我交出兵权之后,所有矛头指向了李密,因为李密具有了诸多巧合的因素。
第一,李密长得瞳目如电,满脸胡须,一副想吃人的恶人样,谁看了都能猜出他天生反骨。
第二,李密任亲卫大都督,手握兵权,这是杨家眼里难拔的刺儿。
第三,上班时间精力不集中,喜欢左顾右盼,很明显,对着干或者有抵抗情绪。
李密其实在皇宫当差的时候,童心未泯,完全没有抵抗情绪,只是生性好动而已,却被隋文帝给开除了。
调皮的学生往往最让老师记住,调皮而聪明的学生一旦较真起来,那么老师就该下课了。
被开除的李密调整好心态,开始发奋读书,常常把《汉书》挂在牛角上,一边骑着牛走亲访友一边抓紧时间看书。
果然,李密牛角挂书之后,变得知识渊博起来,后被杨素赏识,官也越做越大。
谁料,排在百家姓第四位的李姓不但没有给他带来荣耀,却活生生惹下了一大堆麻烦事。
李密与我同是天涯沦落人,惹不起就躲吧。与此同时,另外几家李姓贵族被斩尽杀绝,无奈之下,不想身首异处的李密连夜逃跑了。
贺若弼爱出风头 隋炀帝将其斩首
正当李密被四处追击的时候,其他姓氏的王公贵族和大将们却趁机冒出苗头,甚至达到我的地盘我做主的地步。
其中隋朝开国四大名将最为显著。
姓名:贺若弼。
出生日期:公元544年。
出生地:河南洛阳人。
座驾:很牛的马。
兵器:刀,不是小李飞刀的刀。
性格:软硬通吃,不喜欢低下高傲的头。
爱好:A、打仗,B、美女。
血型:这个真的不知道。
身高:八尺。
成名之战:攻破陈国。
最惧怕的人:除了自己,还是自己。
贺若弼出生于一个将门家庭,打起仗来所向披靡,玩起政治来十足低能。
自从国家统一之后,那些个军人觉得没仗打了,手就痒痒的,所以就出现了一群居功自傲的人物,大部分最后没有落得个好下场。
能够真正玩好政治,必须参透当时红头文件,学会钻研各种制度。
这就得说说隋文帝执政期间的各种作为和改革方向,谁如果没能够把握好这些问题的关键之处,那就是老寿星吃砒霜,自己活腻了。
隋文帝杨坚确实是个不可多得的有为君王,这一点我是佩服的。
下面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样开始他的开皇之治的,那些居功自傲的大将军们又是如何撞上枪头上的。
首先,他废除了臭名昭著的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又称为九品官人法,是先前各朝各代中央机关选拔官员的制度。
顾名思义,这个制度把官员们分了三六九等,实际上是用算命先生的卦进行组合而成: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看到这些组合,我的头都大了。
搁以前,再也没有比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员优秀的制度,不过什么东西都要与时俱进,如果没有了其生存的土壤,那就得out了。
九品中正制在汉朝末年时是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尤其对于人口流徙,户籍紊乱的整顿是立了头功的,但是西晋时代,九品中正制成为了士族的保护伞,不管智商高低,头脑是否被麻辣烫,都会成为社会上流人物,把关各种人事安排和薪资调配,实际上国家养了一群不问国事,终日庸碌无为之人,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奇怪现状。
我们的杨老总同志看到了这一点,实乃我等之幸事也。
九品中正制显然不能适应这个时代了,它注定会湮没在历史长河之中,这是在我的意料之中的。
杨老总下令九品以上官员的任免由他说了算,禁止地方官员随意任免自己的幕僚,采取三年任期制,不合格的卷铺盖走人,另取他人。
此条制度颇为有效,士族的庸碌之辈唯有以泪洗面,庶族的有为青年欢呼雀跃,官场的污浊之气已经消散大半。
什么制度才适合杨老总的思维方式呢?
他已经成竹在胸,他已经未雨绸缪,用不着诸位操那闲心了。
在杨老总的一手操持下,三省六部制最终应运而生了。
三省六部制是怎么一回事儿?
杨老总用不着摸石头过河了,要你们几个大臣开会,唧唧歪歪的不知道猴年马月才能得出个方案来,我是皇帝,我不着急,太监急啊。
咱也要来场改革,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吧。
公平、公正、公开,咱这个制度真够先进的。
杨老总签署了最高红头文件令:“三省六部制从此形成了,我们的国家从此焕然一新了,热烈欢迎庶族朋友们前来我身边工作,我的大门永远向你们敞开的。”
千千万万识点儿字的秀才们奔走相告,都知道了三省六部制的含义。
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中书省负责定旨出命,长官中书令二人,门下省掌封驳审议,长官侍中二人,中书、门下通过的诏敕,经皇帝裁定交尚书省贯彻。尚书省职责为执行,长官尚书令一人,副长官左、右仆射各一人。
尚书省下辖吏、户、礼、兵、刑、工六部,长官尚书,六部分理各种征政事务,每部又领四司,计24司。
三省长官共议国政,执宰相之职,他们议政的场所叫政事堂。
吏部说白了就是一个任免文官的机构,调动、升降和考课等等的事务由吏部掌管,头头就是组织部长。
民部的头头其实是土管局长兼财政部长。
礼部是主管外交的。
兵部的来头不小,全国的武官选拔,军械管理离不开他,应该是国防部长吧。
刑部是法院了,掌管全国的刑律和断狱。
工部是管理工程建设的,顺带兼管交通和水利。
六个部门相互独立、相互协调,把关全国的方方面面,杨老总就可以闲下心来开发其他的领域,只要没有大风大浪袭来,只要不是医生买棺材,死活都要钱的事儿,他可以高枕而无忧了。
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变老的杨老总却心有余而力不足了,总有几个爱兴风作浪的人不能让他安度晚年。
以上穿插讲述隋文帝的丰功伟绩,实际就是一句话,经济发展好了,但是祸从口出的元老们却纷纷登场了。
贺若弼就是其中一个。
人的心情,虽然把嘴捂住了,它还是从眼睛出来的。
贺若弼喜欢与人争英雄的名分,这不,在南陈打仗的时候,和韩擒虎闹翻了。
俩人都说自己的功劳最大,杨老总只得和稀泥:“你俩都是朕的爱将,都立了头等功,你们都有赏。”
贺若弼和韩擒虎并列头功,由杨老总说了算,俩人表面上没有什么可以争论的了。
但是贺若弼是什么人呢?他是一个气量狭窄之人,认为自己应该比韩擒虎强上不止百倍,殊不知天下第一容易被人算计,为何不能做天下第二呢?
要是这么说的话,他就不是贺若弼了,此时他忘记了他父亲的教训。
嘴上没个把门的,迟早会出事的。
其实,我说的这一番话,是妇孺皆知的小算盘,我没有得到,别人也休想得到;别人若想得到,对不起,我靠。
张丽华最后的遗言是:“既然我这么漂亮都不入尔等法眼,求而不得,弃而不舍,得而不惜——有些是遗憾,有些是犯贱,我很遗憾,我厌倦了你们男人,我死后不能和男人葬在一起,包括我的宝宝陈叔宝,我要独享单间。”
最终,张丽华葬于秦淮,也是了却死者落叶归根的遗愿吧。
后来,那口枯井被我们隆重而且诚挚地称为“胭脂井”,名副其实啊。
韩擒虎平陈之战,以500将士突袭成功,立下首功,也为晋王杨广挣足了面子。
有诗为证:
擒虎戈矛满六宫,
春花无树不秋风。
仓皇益见多情处,
同穴甘心赴井中。
我们大胜回朝,韩擒虎封为万户公,我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没有苦劳也有疲劳,反正出去打了胜仗,没有死在异国他乡,手脚齐全地回来,咱是老实巴交的老李家后人,没有什么生活作风问题,理应官升一级吧。
岐州刺史的职位已经空缺,杨坚老大朱红一批,我带着全家走马上任了,这时候我已经25岁,大女儿6岁,大儿子李建成两岁,天天帮我去打酱油,老婆正怀第三胎。
我们国家统一了,人人都在升官发财,而我呢,升了小官,发点小财,家里多添了几口人,无非是餐桌周围多了几声婴幼儿的撒娇声和啼哭声,太阳没变,还是照常升起。
我的方向在哪儿呢?
我的前途呢,我的希望呢,寄希望下一代,还是自己这一代?
我彷徨,我迷茫,我无奈,我抓耳挠腮,经过几次几近崩溃的心理折磨之后,二儿子李世民出生了,他让我的心理得到了平衡,因为我老李家香火更旺了,我知道以后的以后不再是我一个人在战斗,而是几个人在战斗。
我记得很清楚二儿子的诞辰:公元599年1月23日。
老婆大人窦氏除了具有深谋远虑的眼光之外,还有一个最大的功劳:生了四个儿子。
老大:李建成。
老二:李世民。
老三:李玄霸。
老四:李元吉。
看着儿子们一天天长大成人,我却变得沉默寡言起来,属于自闭症的范畴,幸好老婆大人在身旁天天开导:“相公,你越来越成熟了,即使你有满脸的五线谱,但是你每天以45度角仰望天空的神情,在我看来,你简直帅呆了。”
不管老婆是损我还是夸我,也不能对老婆发脾气,第一,生气伤神,第二,打骂老婆不是我的作风,老婆就是一个可以在我的世界里走来走去的人。
由于我现在是一个地方官,也掌管了能够吃上皇粮的几百号人,往大了讲,我一个市委书记就是地方上几十万人的父母官。
然而,我这种悠闲的过着天高皇帝远的生活却被几句民谣给打破了。
连孩童都会吟唱:
杨花落,梨花开,
唐军一到乐开怀;
扫尽杨花落,
天子季无头。
这首民谣言简意赅,三岁孩童都知晓杨家完蛋了,李家将能取而代之。
我手下不过几百号人,能与大隋国军队抗衡吗?
老婆大人看着嗷嗷待哺的小儿子,语重心长地说:“为了几个儿子的性命,为了以后的荣华富贵,咱们必须以退为进,趁早把兵符交上去,保命要紧,惹不起就躲啊。”
真是听君一席话,省我十本书。
兵符交给国家之后,事儿却没完没了。
天下李姓千千万,到底是谁散布这个谣言呢?
隋朝的大臣们向隋文帝建议,杀尽天下李姓人,在我交出兵权之后,所有矛头指向了李密,因为李密具有了诸多巧合的因素。
第一,李密长得瞳目如电,满脸胡须,一副想吃人的恶人样,谁看了都能猜出他天生反骨。
第二,李密任亲卫大都督,手握兵权,这是杨家眼里难拔的刺儿。
第三,上班时间精力不集中,喜欢左顾右盼,很明显,对着干或者有抵抗情绪。
李密其实在皇宫当差的时候,童心未泯,完全没有抵抗情绪,只是生性好动而已,却被隋文帝给开除了。
调皮的学生往往最让老师记住,调皮而聪明的学生一旦较真起来,那么老师就该下课了。
被开除的李密调整好心态,开始发奋读书,常常把《汉书》挂在牛角上,一边骑着牛走亲访友一边抓紧时间看书。
果然,李密牛角挂书之后,变得知识渊博起来,后被杨素赏识,官也越做越大。
谁料,排在百家姓第四位的李姓不但没有给他带来荣耀,却活生生惹下了一大堆麻烦事。
李密与我同是天涯沦落人,惹不起就躲吧。与此同时,另外几家李姓贵族被斩尽杀绝,无奈之下,不想身首异处的李密连夜逃跑了。
贺若弼爱出风头 隋炀帝将其斩首
正当李密被四处追击的时候,其他姓氏的王公贵族和大将们却趁机冒出苗头,甚至达到我的地盘我做主的地步。
其中隋朝开国四大名将最为显著。
姓名:贺若弼。
出生日期:公元544年。
出生地:河南洛阳人。
座驾:很牛的马。
兵器:刀,不是小李飞刀的刀。
性格:软硬通吃,不喜欢低下高傲的头。
爱好:A、打仗,B、美女。
血型:这个真的不知道。
身高:八尺。
成名之战:攻破陈国。
最惧怕的人:除了自己,还是自己。
贺若弼出生于一个将门家庭,打起仗来所向披靡,玩起政治来十足低能。
自从国家统一之后,那些个军人觉得没仗打了,手就痒痒的,所以就出现了一群居功自傲的人物,大部分最后没有落得个好下场。
能够真正玩好政治,必须参透当时红头文件,学会钻研各种制度。
这就得说说隋文帝执政期间的各种作为和改革方向,谁如果没能够把握好这些问题的关键之处,那就是老寿星吃砒霜,自己活腻了。
隋文帝杨坚确实是个不可多得的有为君王,这一点我是佩服的。
下面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样开始他的开皇之治的,那些居功自傲的大将军们又是如何撞上枪头上的。
首先,他废除了臭名昭著的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又称为九品官人法,是先前各朝各代中央机关选拔官员的制度。
顾名思义,这个制度把官员们分了三六九等,实际上是用算命先生的卦进行组合而成: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看到这些组合,我的头都大了。
搁以前,再也没有比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员优秀的制度,不过什么东西都要与时俱进,如果没有了其生存的土壤,那就得out了。
九品中正制在汉朝末年时是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尤其对于人口流徙,户籍紊乱的整顿是立了头功的,但是西晋时代,九品中正制成为了士族的保护伞,不管智商高低,头脑是否被麻辣烫,都会成为社会上流人物,把关各种人事安排和薪资调配,实际上国家养了一群不问国事,终日庸碌无为之人,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奇怪现状。
我们的杨老总同志看到了这一点,实乃我等之幸事也。
九品中正制显然不能适应这个时代了,它注定会湮没在历史长河之中,这是在我的意料之中的。
杨老总下令九品以上官员的任免由他说了算,禁止地方官员随意任免自己的幕僚,采取三年任期制,不合格的卷铺盖走人,另取他人。
此条制度颇为有效,士族的庸碌之辈唯有以泪洗面,庶族的有为青年欢呼雀跃,官场的污浊之气已经消散大半。
什么制度才适合杨老总的思维方式呢?
他已经成竹在胸,他已经未雨绸缪,用不着诸位操那闲心了。
在杨老总的一手操持下,三省六部制最终应运而生了。
三省六部制是怎么一回事儿?
杨老总用不着摸石头过河了,要你们几个大臣开会,唧唧歪歪的不知道猴年马月才能得出个方案来,我是皇帝,我不着急,太监急啊。
咱也要来场改革,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吧。
公平、公正、公开,咱这个制度真够先进的。
杨老总签署了最高红头文件令:“三省六部制从此形成了,我们的国家从此焕然一新了,热烈欢迎庶族朋友们前来我身边工作,我的大门永远向你们敞开的。”
千千万万识点儿字的秀才们奔走相告,都知道了三省六部制的含义。
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中书省负责定旨出命,长官中书令二人,门下省掌封驳审议,长官侍中二人,中书、门下通过的诏敕,经皇帝裁定交尚书省贯彻。尚书省职责为执行,长官尚书令一人,副长官左、右仆射各一人。
尚书省下辖吏、户、礼、兵、刑、工六部,长官尚书,六部分理各种征政事务,每部又领四司,计24司。
三省长官共议国政,执宰相之职,他们议政的场所叫政事堂。
吏部说白了就是一个任免文官的机构,调动、升降和考课等等的事务由吏部掌管,头头就是组织部长。
民部的头头其实是土管局长兼财政部长。
礼部是主管外交的。
兵部的来头不小,全国的武官选拔,军械管理离不开他,应该是国防部长吧。
刑部是法院了,掌管全国的刑律和断狱。
工部是管理工程建设的,顺带兼管交通和水利。
六个部门相互独立、相互协调,把关全国的方方面面,杨老总就可以闲下心来开发其他的领域,只要没有大风大浪袭来,只要不是医生买棺材,死活都要钱的事儿,他可以高枕而无忧了。
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变老的杨老总却心有余而力不足了,总有几个爱兴风作浪的人不能让他安度晚年。
以上穿插讲述隋文帝的丰功伟绩,实际就是一句话,经济发展好了,但是祸从口出的元老们却纷纷登场了。
贺若弼就是其中一个。
人的心情,虽然把嘴捂住了,它还是从眼睛出来的。
贺若弼喜欢与人争英雄的名分,这不,在南陈打仗的时候,和韩擒虎闹翻了。
俩人都说自己的功劳最大,杨老总只得和稀泥:“你俩都是朕的爱将,都立了头等功,你们都有赏。”
贺若弼和韩擒虎并列头功,由杨老总说了算,俩人表面上没有什么可以争论的了。
但是贺若弼是什么人呢?他是一个气量狭窄之人,认为自己应该比韩擒虎强上不止百倍,殊不知天下第一容易被人算计,为何不能做天下第二呢?
要是这么说的话,他就不是贺若弼了,此时他忘记了他父亲的教训。
嘴上没个把门的,迟早会出事的。